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高中数学学生论文2000字_高中数学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高中数学学生论文2000字_高中数学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高中数学学生论文2000字如何写作?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对于很多的职业学者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撰写论文的,而不同的论文写作方式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想要写好自己专业的论文,怎么能少了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呢?本论文分类为高中数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高中数学学生论文2000字范文大家参考


  高中数学学生论文2000字(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合作方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深入,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化发展,合作方式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必要。对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合理分组、分工明确、适当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分析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合作方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学生;合作方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重点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合作方式是实现上述要求目标较为有效的途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全面地改革观念、创新思想,探索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落实合作方式的运用,引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分组


  要想实现合作方式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进行,就必须要以合理的分组作为前提和基础,以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说,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分组之前,对班级内的学生展开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以把握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从而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标准和原则来进行小组的确立,保证每个小组有4-6名成员且包含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得小组的水平大致相当,以真正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坚实且有效的教学基础。


  例如,在教授《任意角和弧度制》时,很多时候,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都忽视了小组划分的过程,通常教师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自由结组的方式会使得各小组平均学习水平不均衡,导致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受到影响。对此,笔者针对分组过程进行了优化,如,笔者会先调查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能力相同,这对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个小组都可以顺利与教学进程接轨,确保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分工明确


  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每个学生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之后,要选出各个小组的组长,并由小组长来确定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包括发言人、记录员和声控员等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理搭配,增强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小组学生的竞争力。另外,教师要控制好时间,给每个小组同等的探究、交流和发言的时间,避免课堂时间的延误和浪费。


  例如,在教授《直线方程》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课程开始前,笔者利用准备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开始本节课程的教学工作。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设置一些课程学习任务,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要求学生们选派出小组代表,负责引导小组学习,同时,在学习交流中,每名成员要知道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优势来负责某一方面的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工明确,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适当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完善和优化合作方式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实现对合作效果的巩固、优化和提升。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对课堂评价的关注与重视,改革过去以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构建与合作探究性学习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教师需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并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互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让学生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树立对合作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授《函数的基本性质》时,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课堂评价的环节,使得课堂氛围比较紧张,学生们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降低。所以,笔者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会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如,笔者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使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促进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再如,笔者会根据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点燃各小组内部学习的热情。这样,笔者通过适当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合作方式是探究性学习的直接体现,将其运用到具体学科教学实践中可以直接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核心要求,通过合理分组、分工明确、适当评价等策略的运用,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過程,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高中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高中数学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研究论文


  【摘要】直观想象素养是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在数学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是我们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等,将直观想象素养的养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文章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直观想象素养数学课堂抛物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65-03


  在六大核心素养中,直观想象素养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直观想象建立起了数与形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中生利用直观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是我们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将培养直观想象素养落在实处?这是一线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A版《数学》(选修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将培养直观想象素养落实在高中数学课堂。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升数学素养


  活动1:直观感知生活中的抛物线。(1)图片展示:上海卢浦大桥、彩虹、喷泉、卫星接收天线。(2)动画演示投篮时篮球的运行轨迹是抛物线。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活中的抛物线,并认识到学习抛物线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2:理性思考数学中的抛物线。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图象,如y=x2,y=ax2+bx+c(a≠0)等图象是怎样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活动3: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不同开口朝向、大小的抛物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都是抛物线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活動2和活动3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明确我们需要用抛物线的定义来判断,理性思考数学中的抛物线。几何画板的演示让抛物线“活”了起来,避免学生对抛物线开口死板的感性认识。


  剖析:彩虹、喷泉体现了自然之美,上海浦东大桥、卫星接收天线又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篮球更是本班男生的至爱,现实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熟悉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调整好状态进入课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重视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内心被触动了,会更积极动脑进行类比归纳总结,挖掘数学本质,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认识做准备,这一过程也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活动1: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教师一边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的作图过程,一边介绍作图规则。用《几何画板》作图,如图1,点F是定点,l是不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任意一点,过点H作l的垂线MH,作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MH与直线m交于点M。拖动点H,观察点M的轨迹,思考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


  设计意图:抛物线的画法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真正看到了“轨迹”,这样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是化静为动的变化过程。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活动2:归纳总结抛物线的定义与对定义的解读。


  师:能结合刚才的演示给抛物线下个定义吗?


  生:到一个定点F与到一条定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师:那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位置关系如何?点F能在直线l上吗?


  生:(有点迟疑)有学生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若点F在直线l上,平面内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


  生:若点F在直线l上,则轨迹为过定点F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l'.


  师生共同归纳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作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并找到其几何特征,进而归纳定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抛物线定义中的条件“不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严谨。


  剖析: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的作图过程,直观生动,也利用学生自己归纳抛物线的定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院张瑜教授提到:“直观想象是实现数学抽象的思维基础,是人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方法和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有助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图形动静变化过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和思路,促进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同时这一过程也是直观想象到数学抽象的升华。


  三、引导学生增强数形结合意识,推导数学问题


  活动1:抛物线方程的推导。


  师: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怎样探究出抛物线的方程?现在我们已知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


  生:根据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师:很好,那怎样建系?如何建系更合理?


  生1: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x轴,准线所在直线为y轴建系(如图2)


  生2: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x轴,过F点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建系(如图3)


  生3: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x轴,垂足为K,以KF的中垂线为y轴建系更为简单(如图4).


  师:同学们积极思考,充分讨论,我们找到的建系方法共有三种,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分别求出不同建系方法下的抛物线方程,接下来我们分小组完成。


  汇总这三种建系方式下的抛物线方程依次为:y2=2px-p2,y2=2px+p2,y2=2px,不难得出第三种建系方式下的抛物线方程最简洁,因此第三种建系方式最好。所以我们得出了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其中把定点F(,0)叫作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x=-叫作抛物线的准线。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分工求出三种建系下的方程,充分展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动手实践,并进一步体会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对方程形式的积极意义,为标准方程的理解打下了基础,从抛物线定义到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强化了数形结合,这是从“形”到“数”的转变,是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体现。


  活动2:类比得到四种标准方程。


  思考问题:(1)大家能否根据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写出开口向左、向上、向下,顶点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是不是每一种开口方向都要通过建系去推导?


  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生:通过旋转,旋转可以从图形上得到不同开口的抛物线


  (其实在前面已经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过不同开口不同大小的抛物线,这里提出要找另外三种开口的抛物线方程就相当的自然了)。


  师:的确把抛物线对折、旋转后生成开口不同的抛物线,但没有旋转公式,所以无法直接通过旋转得到方程。


  生:可以用坐标代换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很好,接着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表格内容,把另外三种开口的抛物线的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写出来。


  设计意图:前面几何画板的演示,合理地解释了抛物线开口的任意性,学生易于接受消化,也为这里的问题的提出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的标准方程,坐标代换得到其余三种情况,以加深学生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通过四种情况的观察、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一般的规律


  活动3:实例分析,深化理解抛物线


  例1.根据下面抛物线的方程说出它的开口方向,并写出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y2=16x(2)x2=-y(3)y=x2


  例2.根据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F(-2,0)(2)准线:y=1


  变式1:已知抛物线过点A(-3,2),求其标准方程。


  变式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6,求其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例1根据方程判断开口,确定焦点位置和准线,体现了由数到形,例2是由形到数。让学生在数形之间不断转化,增强理解,巩固提高。变式1中点的坐标在第二象限,根据抛物线的图象,开口向左或者向上,会经该点,通过数形结合,把方程设出来,代入点A即可写出方程,所以这个题根据条件应该写出两个标准方程。变式2,开口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应该写出四个标准方程。题目思维量不大,但要注意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剖析:华罗庚先生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活动1、活动2和活动3充分体现了这个数学理念。数形结合是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之一,通过图形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数字符号画出图形,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建立形与数的联系,这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素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本身已经具有的知识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将直观想象素养提升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的题目中,通过问题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增强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能力,发展理性思维,同时这个过程也為学生提升直观想象素养提供了场所。所以我们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基础去发展构建属于他们自身的直观想象素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想象素养在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结论,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等能力,但直观素养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等逐步培养的,所以我们老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根据学情设计好每一节课,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