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干货丨超周全的高中生物289个名词注释!学霸必备!

干货丨超周全的高中生物289个名词注释!学霸必备!

高中生物需要理解和背诵,生物知识太碎,抓不住重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生物,北京高考资讯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生物289个名词解释,抓紧时间收藏打印学习吧!...

必修一

细胞的化学成分

大量元素:细胞中含量较多,有C、H、O、N、P、S、K、Ca、Mg

微量元素:细胞中含量较少,有Fe、Mn、Zn、Cu、B、Mo

3、基本要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最基本的元素:C 

4.原生质:是细胞中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组成的。这个组成细胞的小原生质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5.结合水:水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部分与细胞中的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6.自由水:大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 

脱水缩合: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法是:氨基酸分子羧基(—COOH)氨基和另一种氨基酸分子(—NH2)连接,失去一分子水,称为脱水缩合。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做肽键。 

二肽:由两种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align: justify;">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多肽。

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线索等成分是蛋白质。 

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的,呈酸性,因此被称为核酸。

功能:核酸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分为两类:一类含有脱氧核糖,称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糖核酸:另一种含有核糖,称为核糖核酸,简称RNA.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而成的糖。

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叫单糖。

16.多糖:生物中绝大多数糖类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7.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称为单体。

18.多聚体:每个单体的基本骨架是由几个相连的碳原子组成的碳链,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19.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格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对认识对象进行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物理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有的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22.物理模型:以物理或图片的形式直观地表达理解对象的特征,即物理模型。例如,必修1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真核生物三维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3.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系统或其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数学模型N种群增长 t=N0λt 、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

24.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指通过文字表达抽象概括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如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解释模型;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5.显微结构: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等。

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它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区分细胞内的各种微细结构。

27.原核细胞: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类群:蓝藻(比细菌大,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和蓝藻。例如:发菜、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和螺旋藻) 细菌(多为腐生寄生,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质粒)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细胞: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原生质体分化形成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位于其外表面。

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的蛋白质成分。

31.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一种与物质运输相关的跨膜蛋白。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组合部分,对组合物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能与特定物质的组合特性类似于酶与基底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表面的组合部分与特定物质结合时,载体蛋白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32.细胞质:细胞膜内外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体,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33.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胶体的部分是基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称为糖被。

细胞的代谢 

被动运输:沿浓度梯度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称为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被称为协助扩散。

40.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法称为主动运输。

41、细胞吞咽:当细胞摄入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形成小囊,包围 1 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形成囊泡,进入细胞,称为细胞吞咽。

42.呕吐:细胞需要排出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呕吐。

43.细胞代谢:细胞中有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变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人为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47、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称为无关变量。

48.对照试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试验。

活化能:分子从正常状态到易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50、高能磷酸键:~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被称为高能磷酸键。

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蛋白质。

新陈代谢概述

5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53.同化(合成代谢):在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将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成分,储存能量,称为同化。

54.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分解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代谢的最终产物,称为异化作用。

水分代谢 

55.水代谢:指植物吸收、运输、利用和流失水分的过程。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称为渗透。

57.渗透吸水:通过渗透吸水的过程称为渗透吸水。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59.质壁分离: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6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子的孔隙流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矿质代谢 

矿物代谢:指植物吸收、运输和利用矿物元素的过程。

矿物元素:一般指除C、H、O此外,根系主要从土壤中吸收元素。

光合作用 

63.类囊体:叶绿体的基粒由圆饼状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称为类囊体。

ify;"> 6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通过叶绿体释放氧气。

65.同位素标记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可以通过跟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来找出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称为同位素标记法。

66.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用光进行,称为光反应阶段。

67.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否可以进行,称为暗反应阶段。

68.化能合成: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中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被称为化能合成。

69.自养生物:在同化过程中,生物可以直接将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成分,储存能量。这种代谢类型称为自养型。

70.异养生物:在同化过程中,生物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将从外界摄入的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这种代谢类型称为异氧型。

呼吸作用

71.生物呼吸(又称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细胞中的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7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彻底氧化分解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呼吸的主要形式。

7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被高等动植物称为无氧呼吸。

74.发酵:一般是指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如果用于微生物,通常称为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氧气
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品,释放能量,产生ATP的过程。

76.对比实验: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分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探索某些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种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7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各种酶的催化作用,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78.需氧型(有氧呼吸型):在异化过程中,生物体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氧化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类型称为需氧型。

79.厌氧型(无氧呼吸型):在异化过程中,生物体依靠酶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代谢类型称为厌氧型。

物质代谢 

80.食物消化:指在消化道中,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8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各种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生物体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83.内呼吸:体内所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以及细胞中氧气的利用。

外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

;"> 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

8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到下一次分裂,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86.分裂间期:从细胞最后一次分裂到下一次分裂,是分裂间期。

分裂期:分裂期结束后,进入分裂期。

赤道板:该平面垂直于纺锤体的中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

89.染色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组成NA它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期间,这些物质变成细丝,交织成网状,即染色质。

90.染色体: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

无丝分裂:纺锤丝和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无变化

9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一个或一个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称为细胞分化。

全能性:指分化细胞仍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94.干细胞:动物和人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95.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遗传机制决定的严格程序调节,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死亡

癌细胞:有些细胞受致癌因子的影响,细胞中的遗物
如果物质发生变化,就会变成恶性增值细胞,不受身体控制,不断分裂,这就是癌细胞。

97.原癌基因: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分裂。

抑癌基因:主要防止细胞异常增值。

生物生殖发育

生物生殖:生物产生自己后代的过程,称为生物生殖。

100、无性生殖:是指母亲在没有生殖细胞结合的情况下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01.分裂生殖:又称分裂生殖,是从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102.孢子和孢子生殖:有些生物在身体长大后可以产生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可以直接形成新的个体,而无需两两结合。这种细胞叫孢子,叫孢子生殖。

103.发芽生殖:又称发芽生殖,是母亲在一定部位发芽的生殖方式。芽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亲相同的个体,从母亲身上脱落,成为完整的新个体。

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新的个体生殖方式。

105.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从合子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常见的生殖方式。

106.配子生殖: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成对结合,成为合子,然后从合子发育成新的个体,称为配子生殖。

卵细胞: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有些细胞长大,失去鞭毛,不能游泳,这种大配子称为卵细胞。

精子:有些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有两根鞭毛,能游动,这种小配子叫精子。

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称为卵式生殖。

110.减数分裂:当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量减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必须减少一半。

必修二

110.减数分裂:当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量减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必须减少一半。

111.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合会配对的两种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种来自父亲,另一种来自母亲。叫同源染色体。

112.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称为联会。

四分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11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

115.生物个体发育: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个体发育成熟,称为生物个体发育。

遗传与变异 

116.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和子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往往相似。

117.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同样重要。

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是指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119.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20.性状: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差异。

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又称自交。

132.等位基因:指控制同一性状和形态在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置的基因。(Dd)

133: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性状。

134: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35.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组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体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136.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组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体应自交后代分离。

137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

138.假设演绎法: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根据假设演绎推理,然后通过实验测试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一致,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假设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称为假设演绎

139.基因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随着配子独立传递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140.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称为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指某一生物体中所有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和形态特征。

性别决定:一般指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称为。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有关,称为伴性遗传。

146.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

147、S类型细菌:肺炎双球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称为S型细菌

148、R细菌:另一种细菌没有多糖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称为R型细菌

碱基互不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对应关系,称为碱基互不配对

150、DNA 复制:指亲代DNA模板合成分子代DNA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指DNA 子代D在复制过程中NA所有分子都保留了原始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152.基因:是控制生物特性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具有遗传效应NA片段。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含有数百种脱氧核苷酸。

遗传信息: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转录:指在细胞核中,DNA一条链是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155.翻译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转运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工具。

密码子:信使RNA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称为密码子。

157、反密码子:tRNA折叠后,链条看起来像三叶草的叶形,一段是氨基酸携带部分,另一端是三个碱基。每个TRNA这三个碱基可以和m一起使用RNA密码子相互配对,因此被称为反密码子。

中心规则:遗传信息来自DNA传递给RNA,再从RNA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以及从D遗传信息NA传递给DNA复制过程。后来发现R在某些病毒中NAD也可以反过来决定NA,逆转录。补充和完善中心规则。

基因突变:指包括D在内的基因结构的变化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改变。

自然突变: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因素对生物进行处理,使其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即利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163.基因重组: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化引起的变异称为染色体变异。

16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不同
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所有信息都被称为染色体组。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二倍体。

167.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68.单倍体: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量的个体称为本物种的单倍体。

169.人工诱导多倍体:指利用人工方法将生物染色体加倍成多倍体。

170.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生物染色体加倍成多倍体,从中选择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

171.人类遗传病:通常指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17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称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75、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病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迟缓,孩子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50岁%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死亡。

176.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使用羊水检查等特殊检测手段,B超检、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77.杂交育种:通过交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优良集中在一起,然后通过选择和培养获得新品种。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一般来说,根据人们的意愿,取出一种生物的某些基因进行修改,然后放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有针对性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79、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和无机的自然条件 (例如,干旱和寒冷之间的斗争依赖于维持个人生存和繁殖种族的自然现象。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淘汰不适者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适应:适合生物和环境表现的现象

182.种群:所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一生物的个体都称为种群。

18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所有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84.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一个基因占总等位基因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185.物种:一群能够在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被称为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

187.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同一生物分为不同的种群,使种群之间无法发生基因交流,称为地理隔离。

188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称为隔离。

189.聪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吃的大多是中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另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吃掉所有的猎物,否则就活不下去了。这就是所谓的聪明捕食者"策略。

190.收获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大量个体物种,从而避免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19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共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必修三

调整生活活动

193.压力:任何生物体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趋于有利刺激,避免不利刺激。

194.体液:男女都含有大量基于水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称细胞间隙液。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197.溶液渗透压: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来说就是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198.稳态:正常身体通过调节协调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护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199.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法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部环境变化的定期反应。

200.兴奋: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在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明显活跃状态的过程。

20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的,也叫神经冲动。

202.静息电位: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异,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203.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

210.反馈调节:是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后,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效果

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起相反的作用。

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是该激素的靶器官。

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是该激素的靶细胞。

21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传递调节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

216.非特异性免疫:人天生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针对各种病原体,所以叫非特异性免疫。

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疾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免疫缺陷病毒(HIV)死亡率很高。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肺囊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218.抗原:能引起人类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20、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依靠抗体作战,称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221T细胞主要由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

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己的物质作为外来异物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22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产生免疫的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特点是:发作快,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调整植物生命活动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225.生长素: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226.植物激素:植物体某些部位产生的特殊物质,可以调节植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227.两重性:指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高浓度和低浓度是最合适的浓度)

228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生长素类似物:一些合成化学物质,如a 萘乙酸,2,4-D等等,有和IAA相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生长素类似物。

230.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这样可以探索进一步实验的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科学性,避免因设计不周而盲目进行实验而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231.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化学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态与环境

232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为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为种群密度。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量。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

236.迁入率:对于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种群总数的比例称为迁入率。

237.迁出率:对于一个种群,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迁出,占种群总数的比例称为迁出率。

238.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每个年龄段个体数量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239.种群的空间特征: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结构。

240、J类型曲线: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加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曲线大致呈现。J”型。

241、S型曲线:种群增长一定时间后,数量稳定增长曲线,称为S”性曲线。

242.环境容纳:在不破坏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能维持的最大种群称为环境容纳,也称为K值。

243.群落:同时聚集在某个区域 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量称为丰富度

捕食:一种生物衣领,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46.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人寄生于令一种 为了维持生命,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 

24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受益。比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4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被称为演替。

250.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上,或者在一个已经被植被完全消灭的地方。比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251.二次演替:二次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基本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可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25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有机统一(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 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

-align: justify;"> 消费者:指只能使用现有有机物的动物。

255.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和残留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并被绿色植物重新用来制造有机物。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事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

257.食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复杂营养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25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流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259.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来说,输入到一定营养水平的能量只有10%-20%能量可以流向下一个营养水平,也就是说,能量是相邻的两种营养
级间产地效率约为 10%-20%.

260.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水平获得的能量值从低到高绘制成图形,可以形成称为能量金字塔的金字塔图形。

261.能量利用率:人类能利用的能量占生物总能量的比例。例如,在生态农业中,我们可以再利用这些废物,如农作物的茎叶,作为饲养畜禽和食用菌的原料,这将使这些农作物储存的能量通过更多的方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提高整体能量利用率。

能量多级利用:合理设计食物链,是生态 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分层次、多层次地使用的 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另一种生产 为了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一种产品的投资,即回收废物。 

263.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和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即物质在各种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分层分级利用。如果没有物质循环 废弃物中的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无法再利用,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将受到影响 影响。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形成生物体的C、 H、O、N、P、S等待元素,从无机不断进行 从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 

265.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光、声、温、湿、磁等信息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 生物可以传递约化学物质,如植物生物 碱、有机酸等代谢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

267.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柠檬也可以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一些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反映为行为信息。

26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很常见,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271.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定了一定的区域进行保护,称为自然保护区。

272.生物富集: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和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富集的作用不断增强。

273.水体富营养化:指氮磷植入水体 必需矿质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动物死亡。

水华:富营养化的池塘和湖泊,由于某些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藻层; 蓝藻释放的毒素杀死和贝类,使水产生恶臭,称为水华。

生态因素:影响环境中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阳生植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阴生植物:在较弱的光照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长日照植物:需要长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需要长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为生态学。

种内关系: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282.种内互助:同一生物之间的一些行为有利于捕食或防御敌人。

283.种内斗争: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食物、资源、配偶等矛盾。

284系: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85.种间互助: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对双 一方或一方的有利行为。

286.种间斗争:不同种类的生物争夺资金 源、空间等矛盾现象。

287.赤潮:由于一些小生物的快速繁殖,富营养化的海水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288.生物净化:指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降低或消失的过程。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89.绿色食品:指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 

</ </div>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