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岛冬季积雪厚、冰川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濒临太平洋和白令海,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遇到半岛地形抬升时,容易形成降水,从而导致大量的冰雪积累。
2. 地形:堪察加半岛多山脉,高海拔的山脉使得冰雪积累更容易,同时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使得气流在迎风坡上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3. 气候:堪察加半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这使得冰雪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和保存。此外,由于受到千岛寒流和北方海洋的共同影响,堪察加半岛的冬季更加寒冷,这也使得冰雪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堪察加半岛冬季积雪厚、冰川多的现象。
冰期与间冰期及其对古环境的影响
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南极洲的格陵兰周围。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在冰川或冰盖(架)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还有一种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发快,使其变成水下冰架,断裂后再浮出水面。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面公里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冰山产生的速率在北冰洋为每年280立方公里,在南极为每年1800立方公里。大多数冰山的比重为0.9,因此其质量的6/7在海面以下。北冰洋的冰山高可达数十米,长可达一二百米,形状多样。南极冰山一般呈平板状,同北冰洋冰山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巨大。长度超过8公里的冰山并不少见。有些甚至高达数百米。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冰山是B15。2000年3月,它从南极罗斯冰架上崩裂下来。它的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公里)还要大。 现在,这座冰山已经分裂,分别命名为B15A和B15J,仍然在罗斯海上缓慢地漂移。冰山冰的平均年龄都在5000年以上,可以说那都是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干净的冰。冰山在高纬度地区能维持10年之久,但如果漂向广海则一二年内就会没有了踪迹。冰山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风,其次是洋流。冰山在风速影响下,有的可达每日44公里的运动速度,这主要取决于冰山高出水面部分的形状。冰山可以将陆地上的某些物体甚至动植物活体从其来源地区搬运到数千公里以外,科学们根据大洋内的沉积物,就可推断万年以前冰川分布情况。冰山对航行造成威胁,而且有些露出水面的部分过小不易发现。一般只在海面平静时,不超过1.6公里时能够发现。目前使用雷达和声纳的方法跟踪冰山,每日向过往船只提供两次报告。冰山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惜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利用它们。
(一)冰期与间冰期的概念
冰期 第四纪全球降温,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高原)地区发生大规模冰川活动,这一时期称为冰期。该时期气候寒冷,高纬度地区和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均为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气温较现今低8~13℃。
间冰期 在前一次和后一次冰期之间的时期,称为间冰期。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冰川规模缩小或在中纬度地区消失。
冰后期 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即大理冰期退缩以来的时期,称为冰后期。最后一次冰期退却的年代,世界各地不一,大约在距今11000年左右。
雨期(洪积期)冰期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降雨量相应增加,呈现湿润多雨气候,称为雨期或洪积期。
间雨期(间洪期)间冰期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降雨量减小,气候干燥,故称为间雨期(间洪期)。
表2-3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表
因而上述冰期与雨期相当,间冰期与间雨期相当。这都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结果,必然影响到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
(二)冰期与间冰期对古地理环境及生物界的影响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第四纪堆积物的沉积环境,并影响着生物群、地形和土壤等的形成与发展。
冰期时,气候寒冷,陆地上约占二分之一的广大面积曾为冰川所覆盖。从而使陆地上地理环境和生物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冰川对原有基岩和松散堆积物进行改造,并形成了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由于气候酷冷,在冰川作用范围内,主要是冰冻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及成土作用很难进行,这一时期形成的风化壳基本是由机械风化的粗碎屑所组成,土壤不发育。大规模的冰川摧毁了原有的植物群落,使暖温带植物大量灭绝或南移;动物群有些种属灭绝、变异或向赤道方向迁徙;冰期也产生了寒带(喜冷)动物群和植物群的新种属。第四纪生物界中,进化最快、最特殊的是人类的出现,这与古气候的冰期变化有很大关系。
间冰期时,伴随大规模的冰川消融,气候转温暖、湿热、生物茂盛。形成以流水和湖沼作用为主的地貌及其堆积物。此时化学风化及成土作用较易进行。热带(喜热)动物和植物群的分布范围再度扩大,并向两极方向迁徙。冰期中寒冷生物由于气候骤然变暖,可发生变异或灭绝。
在干旱地区,因冰期时多雨,河流及湖泊作用加强,形成流水作用为主的地貌及洪积、湖积物。间冰期少雨,降水不能大量以冰雪形式累积成冰川。此时气候干燥,主要盛行风沙地貌及风积物、残积物。
在赤道热带地区,由于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难以形成冰川。但冰期和间冰期中,也出现冰期多雨,间冰期雨量减少的现象。主要盛行流水和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作为湿热地区标志之一是残积红土较为发育。
在海洋中,尤其是一些内陆海及边缘海中,古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虽不如陆地那样显著,但在生物组合和迁徙、沉积物的变化以及引起海面升降等方面均有表现。海面升降的幅度在第四纪最大一次冰期中,可达100~120m。冰期和间冰期所引起海面的升降,控制着陆地的河流及其剥蚀作用的强度,从而制约了海盆、河流及陆地上堆积物的形成与发展。
(三)关于冰期与间冰期变化的原因
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变迁的原因,一般认为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及地轴倾斜度的变动等有关。前者如太阳辐射加强(它又与太阳黑子周期活动有关),地表温度就升高,使大气环流增强而引起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后者如地轴倾斜度的变动,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它的变动影响着地表辐射量的增减,对气候产生变异作用。关于地球气候变化原因的探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曾有过不少假说,引起热烈争论,但至今仍没有一致公认的结论。
本文来自作者[依瑶]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508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依瑶”
本文概览:堪察加半岛冬季积雪厚、冰川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理位置: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濒临太平洋和白令海,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遇到半岛地形抬升时,容...
文章不错《冰川活动的地理现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