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分别是哪些书?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二、《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三、《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健康饮食的书籍

我是由于在单位写材料,思伤脾,又因生了双胞胎,生活不规律,造成身心疲惫,看了医生,吃了许多药,但作用不大。为此有意无意走上自学中医的道路。看过曲丽敏,张悟本,下里巴人,杨怡,等等有关经络养生的书籍,都有所收获。但真正引我正是下决心学中医,还是看了罗大伦的“这才是中医”“神医是这样看病的”两本书,了解了历代中医大家的悲天悯人之情怀和药到病除之医术,并为之折服!坚定了信心,并付之行动。开始学习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黄元御医学全书,景岳全书,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无名氏内证观察笔记,孙其新的李可临证要旨,唐步祺的郑钦安医书阐释以及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汤头歌,郝万山讲伤寒论,根尘不偶用药,黄煌,胡希恕,倪海夏等大家的有关著述,同时学习了易经,培真著道德经探玄,曾志强易经的奥秘,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通过学习,理解了医易同源,天人合一,医源于道,中医是体悟,是修炼。医者意也,医者仁心。只有自己感知到经络不同时辰运行,就是子午流注;感知到一个甲子六十年宇宙五星七耀对地球气候和人的周期影响,就是五运六气;感知百草之气味归经,就是神农百草!历代名医都是这样!如果感知不到,只能老老实实学习历代名医的经验,通过八纲辩证,签方用药。由此可以知道做个合格中医是多么难!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故好中医都会有意无意修炼自己,太极拳八段锦是必修课程。只有自身阴阳平衡,才能测患者之不平衡,从而签方用药,药到病除。

中医与西医

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推荐

 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推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我们要有将抗养生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那我现在分享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推荐的相关内容。

健康饮食的书籍1

  1、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

 (英)麦克尔 莫斯利 医学博士 Dr、 MichaelMosley,(英)咪咪 史宾赛 Mimi Spencer著,谢佳真译

 2014-06-01 广东科技出版社

  2、吃法决定活法

 陈允斌

 2015-01-01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顾中一

 2015-01-01 科技文献出版社

  4、营养圣经(最新修订版)(健康营养学经典书籍)

 (英)霍尔福德著,范志红等译

 2012-01-01 北京出版社

  5、吴永志-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吴永志 著

 2008-10-01 珠海出版社

  6、《让榨汁机成为你的药房》(350种健康果汁配方,2分钟速成,每天、、、

 (日)蒲田圣可著,殷环宇译

 2011-06-0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范志红饮食语录、健康快到碗里来

 范志红著

 2015-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8、向红丁教你糖尿病就该这样吃(解密控制血糖的87种常见食材,4周改、、、

 向红丁 著

 2011-05-0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美)坎贝尔著, 吕奕欣,倪婉君译

 2011-09-01 中信出版社

  10、无龄的养生智慧(台湾女中医**人 日本皇室**指定御医 王菲、小S等、、、

 庄淑旗著

 2013-03-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素食圣经

 [美]布兰达·戴维斯, [美]威桑托·梅琳娜

 2015-01-15 广东科技出版社

  12、你吃对了吗?

 于康著

 2013-03-01 四川科技出版社

  13、断食

 陆雅坤

 2014-12-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4、营养健康宝典4吃的营养科学观

 (美)戴维斯 著,刘伟 等译

 2009-01-01 重庆出版社

  15、水是最好的药

 (美)马特曼 著,刘晓梅 译

 2006-06-01 吉林文史出版社

 16、5:2轻断食

 蜜雪儿·哈维博士、汤尼·豪威教授著,吴书榆译

 2014-07-01 中国商业出版社

  17、体质酸性变碱性的关键饮食(4周碱回健康, 85%的痛风、高血压、癌、、、

 陈彦甫, 吴大为

 2015-03-0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8、中国人就要这样轻断食(《5:2轻断食》践行版)

 宋侑璇著

 2014-09-01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素食,跑步,修行

 (美)尤雷克,(美)弗里德曼著,李颖琦译

 2015-06-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 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日〕村山彩

 2015-05-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健康饮食的书籍2

  1、《营养圣经》英、霍尔福德

 优点:本书可以让你对基础营养学的营养素、非营养素(作者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却介绍了这些东西,建议他进修一些中医较好)有全面了解,入门较快。

 缺点:对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指导性不强

 翻译者是文科出身,大量存在翻译术语不规范地方

 几乎都是推崇组合的营养方式,对长期副作用(10年)没有提及

 没有指出疾病人群非单一疾病的事实,而以单一病例分析,不可照搬

 商业炒作程度:6分(10分计)

 学习了基本的营养学之后,不能不了解中医的奇妙,即非营养素占多数。建议阅读:

  2、《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优点:可以学习到非营养素在临床方面的反映,同时初步了解抗营养素的内容。同时指出了中医的学习本质依靠传承、古文,英语多不需要。很实际。

 缺点:没有对民间大量存在的优秀中草药进行关注,局限于名士非名效果。

 民间大量应用了100年以上的药材因老人去世而消失,书中没关注

 对中药培育商业化影响药效作者也没有指出缺陷

 商业炒作指数:3分,较纯

  3、《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 刘弘章等

 这是一本集合大量中药信息的书籍,大量西医有毒的信息。所以,你看这本书,可能不会带来多少思想改变,但是里面的信息很好。系列书唯此有点价值。

 优点:信息量大,对中草药失效作深层分析,初学者掌握较好

 缺点:作者的方案非常绝对,世间除了他的方式几乎没有其他方法,失实

 作者故弄玄虚多,对营养学、亚健康、慢性病的概念分不清

 作者处于商业目的大量论述刘家的药厂神奇,非常无聊

 同时,作者的背景不好,身份有欺诈性,所谓的博士头衔也够离谱,

 弄到是联合国发的

 商业炒作指数:8分(10分),出现粉丝团

  4、《40岁登上健康快车》 洪绍光

 这是从医生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初学者多看不要紧,也可以了解医生对健康预防的看法是怎样的。

 优点:对健康的观念分析很多,提出综合维护健康的观念,指出保健与病的代价,提倡少病享受人生。

 缺点:作者毕竟没有营养学临床经验,所以不少是文学式的想象观点

 饮食方面提倡什么都吃,对病人也不例外,忽视了临界食物禁忌

 书中很多用文学抒情描述,不科学也不必要,通俗到无聊

 出了系列的书,一样的观点,没有必要再看

 商业炒作指数:9分(10分)

  5、《无毒一身轻》 林光常

 这是对饮食的作用专门介绍的信息。不算书。

 优点:对蔬菜水果应用说明相当详细,是海外素食的代表,其他也有类似书

 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做了大量描述,初学者可以了解多信息

 提出对牛奶的绝对怀疑,事实上中国有30%人群不适应牛奶

 缺点:借牛奶炒作书籍

 大量涉及商业产品销售信息,类似产品说明书一样

 排斥正常的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对人体的影响

 缺乏对营养成分在临床的研究,仅仅炒作癌症病例

 掩盖了营养临床也会出现的不成功事实

 最可恶的是大量利用宗教语言鼓惑,真正的健康是不需要用这类语言

 出了系列的书,都是炒作,不许要再看

 商业炒作指数:10分,建立粉丝团

  6、《“掌”握你的健康》王晨霞

 这是对中医诊断的有效补充,把掌纹研究发挥到顶峰状态。

 优点:学习初步的诊断技巧,对营养临床有大量好处

 提供了爱因斯坦的手纹,十分可贵

 通俗好学,初学者快速入门

 缺点:对斑纹方面阐述不明了

 对情绪影响方面不明了,甚至忽略影响

 过于实际,实证研究,忘记了虚证研究

 商业炒作指数:7分

  7、《实用营养学》蔡东联等

 这是目前最全面的营养学书籍,初学者仍然有难度,但是经过以上炒作书籍的折腾,相信你还是愿意看看专业的书籍了。

 优点:涉及营养素临床

 涉及饮食的临床

 涉及牛奶与母乳的科学对比

 涉及非营养素的内容

 涉及疾病与营养的方案制定

 涉及营养师职业与营养学工作细节

 建议阅读三遍

 缺点:对营养品缺乏研究

 对抗营养素缺乏研究

 对药与营养、营养与自身、自身与药关系没有阐述

 科普性较小

 商业炒作指数:1分

  8、其他类似的营养书籍:

 如基础营养学、实用营养、临床营养等书籍可以阅读。我个人编写的《基础营养学》《营养师概述》《营养师技能》《疾病营养学》是为初学者设计的,有兴趣也建议购买阅读。

健康饮食的书籍3

  1、《营养圣经》英、霍尔福德

 健康——绝不仅仅是平均水平

 这本书是达到目标的一个方法——这个目标就是健康。而这个目标并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意味着充沛的活力。积极的健康,有时也被称为‘‘功能的”健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能力状况——你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表现如何

 无疾病——没有疾病的表现和症状

 长寿——长而健康的寿命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深刻体验到处于良好健康状态的感受。这种感受表现为:能长时间保持头脑清晰、精力旺盛、心态平和、思维敏锐,并且有一种维持身体健康的愿望以及一种清醒的意识:知道什么适合身体,什么会增进健康,我们每时每刻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健康的.状态包括罹患传染病之后的康复能力以及保护我们免遭主要致命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困扰的能力。由此,衰老过程被延缓,我们就能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在生命的最高意义上,健康不仅仅没有痛苦和紧张,反而有一种生的喜悦、一种真正的感激——对拥有健康身体、能够体验世上许许多多乐趣的感激。

  2、《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超越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超越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

 四气调理人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故阴阳四时者,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这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晩乎。

  3、《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刘弘章

 许多慢性病都是病人自己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使用七分养去克服生活误区。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使用食疗、体疗、心疗,去克服严重的疾病,这就必须加用药物;不过,由于药物没有选择性,因此我们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药源性疾病。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如何选择药物,以防中毒。

 是药三分毒,因为药物不是一个人生存必需的空气、水源、食物,而只是用来克服疾病用的。在本书里,我们要指出所谓的中药大宝库。其实是个杂货铺。按照太医黑名单的分类,中药分为急毒药、慢毒药、不入药,乏力药、如同药、可用药等六类;因此实际能够给病人使用的中药并不多,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预防药物中毒,都要牢记这个原则“伤胃气者谓之毒。”;而不必等待出现肝肾损害。再惊呼药物中毒了。

 我们根据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反复强调了三分治七分养的生饥、食疗、慎用药的概念;也许你会同意这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倘若你以后不再乱用药,你的健康长寿将不再是问题。

  4、《40岁登上健康快车》洪绍光

 不仅对40岁以上的人群很有帮助,其实对所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推荐给大家,希望关爱自己身心健康的你能从中得益

  5、《无毒一身轻》林光常

 林光常教授所著的《无毒一身轻》自2002年10月起出版以来,他推广的「健康排毒餐」与许多深入浅出的医学常识,两年来一直在台湾、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华人社会默默地发酵,已经引发一阵「林光常的排毒餐旋风」,尤其在去年SARS期间,当现代医学对该一病症尚无精准控制对策时,《无毒一身轻》在一股鼓励自愈、排毒、喝水、加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的健康风潮中,获得许多读者的口碑巷传。如今《无毒一身轻》已经正式突破50万册,成为台湾出版市场十年来最畅销的一本健康书籍,飞碟电台「一点关系…」主持人朱卫茵也特别在下广播节目後赶到记者会现场分享她自己因为开始食用排毒餐减肥瘦身的经验。同时林光常也透露下一本书「林光常的养生排毒食谱」将在明年二月的台北国际书展上首度发表,该本书据称是「无毒一身轻」的实践教本。透过这波活动势将带动健康排毒热潮。

  6、《“掌”握你的健康》王晨霞

 掌纹是生命的“第二张脸”,小小手掌能够看出约130多种疾病。

 掌纹是怎样生成的,怎样通过十四条纹线和八条异常纹认识疾病,如何预防保健?

 现代掌纹诊疗第一人王晨霞,把“第一张脸”与“第二张脸”结合起来观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规律,使掌纹诊病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诊病手段。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利用掌纹诊病技术,对现代科学巨子爱因斯坦的、手图进行了病理分析,创造了全球医学界的一个奇迹。作者推断出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过肝脏损害、胃溃疡、贫血、性格孤僻、老年痴呆症和家族肿瘤史等疾病,通过比对爱因斯坦传记材料,发现这些推论与有关事实全部吻合。

 本书汇聚了王晨霞的最新研究成果,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自我诊断疾病的技术。

  7、《实用营养学》蔡东联

 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未来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国家将实行营养师制度,是与国际接轨的举措,为提高国人营养和健康素质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8、《基础营养学》冯磊

 《基础营养学》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所谓的人体营养规律,包括普通成年人在一般生活条件或在特殊环境因素条件下和特殊生理条件人群的营养规律。改善措施包括纯生物科学的措施和社会性措施,既包括措施的根据也包括措施的效果评估。

 营养是食物中的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并在体内代谢,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此外,人体每天劳动、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必须由食物供给。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每类营养索中又分成许多种,如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等。这些营养素各具独特的营养功能,但在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又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共同参加、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9、《疾病营养学》何志谦

 这是《疾病营养学(第2版)》所追求的目标,并为这一目的而写的。这一《疾病营养学(第2版)》是写给在临床第一线的医师、营养医师和营养师的,并着重从原则和原理上讨论问题,把具体的措施理论化,以避免见树不见林、也避免和同类著作的重复,尤其避免与临床专业书籍的重复,在营养基础理论方面,也不与我编写的《人类营养学》第三版重复,这样可以节省篇幅。在疾病的侧重上,则以与营养物质代谢较明显的病例为主,以便于举一反三,请求读者理解和原谅。

说白伤寒论第六讲各种热型 郭生白

中医和西医具有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方法论。近现代以来,西医逐渐在我国确立主导地位后,中医沦为从属地位、“补充”地位。

中西医之争,本质上是一场文化之争。随着西方文化日益在医疗领域强势扩张,它借科学、现代化等类似概念索要中医的地盘。但“科学”概念背后也有经济利益:各类化学药品借西医之力横扫各级医院,其巨额利润分配给除患者外的所有参与人员,业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中医的低成本治病模式成为这一利益集团的大敌。

在以经济成绩衡量一个医院搞得“好”与“不好”的潮流中,中医自身也产生分裂。一部分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中医管理者和中医从业者,认可中医必须经西医式的“现代化”――即实验室验证才是“科学的”。这部分人掌握中医界的话语权,隐约形成“学院派”。

另一部分在传统的师承方式和实践方式中产生出来的中医,主张并运用中医理论思考中医,以疗效相尚,这个群体的主体即是民间中医。

在中西医之争中,他们属于中医;在中医学院派和民间派之争中,他们又属于民间派。在复杂的观念和利益博弈中处于双重弱势地位的民间中医,他们承载的传统医学和医学传统才是他们社会地位定位的根源。

几度风霜百花煞,坚冰千里梅吐芭。能在逆境出香颜,满园春色独有它。

发热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现象。发热恶寒,发热这是个体像,恶寒这是个意像。你不能分开看,恶寒是恶寒,发热是发热的,那你就理解不这个发热恶寒背后的,内部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必须把体像和意像看成是一个才能理解。

无热恶寒,身体不发热是体像,甚至比正常体温要低,恶寒是意像,厌恶寒冷,厌恶寒冷就是喜欢温暖,不用问,他的体温是不足的不够的,他的代谢是低落的,功能是衰弱的,这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是通过这个现象表现出来的,外源性疾病发热,是我们身体就有这个本能。外界致病的物质进入人体,人体这个排异系统要把它排出去。

怎么着排出去?这个致病物在哪一个部位,如果在身体的周围组织,向汗腺排出去,如果要在身体的脏器组织,在内部,从大便排出去,从小便排出去,从出血排出去,从呕吐排出去,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用哪一个代谢器官,用哪一个代谢形式排出去,都需要能量,都有提高它自己能量的一个过程,有发热的过程。

发热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发热就算完,中医对发热的看法有很多的区别。

比如说,1有发热恶寒,2有发热恶热,3有往来寒热,4日晡潮热,有热多寒少,5有长期低热,6有身大热反不欲近衣,7有身体大热反欲得衣,8有厥热胜复。不懂中医的人看都是发热而已。一个成熟的中医看见发热,看到三个,看到五个,看到七个,看到十个,看到十个以上各种不同的热型。

这个各种不同的热型,各种不同的发热的现象,内部都包含着一个不同的本质,这叫辨证。我们常说的中医辨证,就是指的这个过程,对于现象的思辨。辨证有1体像,有2意像,有3脉像,4舌像,5身像,6色像,7物像,通过这些现象,综合地看出来一个问题。

辨证的目的,看到的是我们身体的本能系统活动,怎么在活动的,向一个什么方向活动的,我们怎么顺着它的趋势利导,完成它这一次活动,这个活动是保护生命、完善生命的。医的本质是帮助生命本能活动的。

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这是个一般的性质,普遍性的,也叫共同性,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就是排异,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就是自主调节。

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是因为外界的致病物质进入体内导致的疾病,那一部分是身体内部自己发生功能性障碍,这是一个共性,共性是不能用来治病的,用来治病的是个性,也叫特殊性,针对一个具体的病例,一个具体的病。

流行感冒,是一个具体的病,这些感冒感染的共同的东西,是外界的致病物质进来发生的病。1发热恶寒,有一个致病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身体的周围组织,我们身体的那个本能系统发现,有异物就要把它排出去。

你怎么知道是周围组织的?我看到这个热型是发热恶寒,它要发汗,发汗得有发汗的条件,它不是随便发发汗,必须得有足够的体温,必须得有足够的体液,我们这个本能系统,就把能量代谢提高,在身体周围组织提高,致病物还没有进入脏器组织,不需要内部器官组织参与,只是在身体周围,加强周围组织的能量代谢,制造体温。

制造体温的过程,第一个是周围组织、肌肉组织,外周循环,还有神经。整个的一个本能系统,肌肉组织在产生颤抖,摩擦,制造热量。它还有循环系统参与,血管,周围血管浅出,血压提高,叫脉浮,体液、血液向周围组织充实,有充足的体液,有充足的能量,有充足的血压,加上机体组织制造体温。这是一个整体,这是本能系统的一个行为,这是一个活动。分开说它是一个系统,合起来说它是一个行动,行动的目的就是排出那个异物去。

汗一出病好了,不出汗好不了,帮助一下。我们看它向哪个方向去的,我们去帮助它,这是一个发热恶寒,还有脉浮,还有上冲,上冲是一种势力,本能系统排异的势力。

势,凡是向外的都向上,打喷嚏,眼泪,咳嗽,头疼,上冲的势。

比如人在呕吐的时候,吐,满头大汗,在大便很困难的时候,咔咔咔咔,咳嗽,大便出来。凡是向内的,都是向下的,凡是向上的,都是向外的。

比如麻疹,一开始发热,一阵一阵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眼泪,还有呕吐,你看上冲的势力有多强。

说头痛怎么算上冲?血压升高,向外向上,头,充血性的头痛。脉浮是循环系统提高血压,向外周大量的供血,要支持一次排汗,这是共性,其中还有分别,共性是向外是排异,有适合于解肌的,有适合于发汗的,有适合于透表的。

前面病毒性感冒那个方子,治咽喉疼、发烧,那张方子与《伤寒论》的方子不同,与温病学的方子也有所不同,向下排的,我用的大量的是通血的药,通血脉第一味药牡丹皮(伤寒论上没有),第二味是怀牛膝,把血向下,把咽喉的肿向下诱导,咽喉缓解。向下通肠的是紫草和知母。如果有发烧的,向外排的,采取的是透表,透表的加上葛根。

在温病上没有牡丹皮和葛根,在伤寒上有葛根没有牡丹皮,这是我们认识本能系统以后,自觉地利用本能系统发展中医。

2发热恶热,它体温升高,而且喜欢寒凉,厌恶温暖,这是一个意像。这个热不是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热,如果是身体自己制造的热,它会好好地保护这个热,保存这个热。它制造的东西它是不会让它轻易的去散失的,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你不会去撒到街上去,就这意思。一个本能系统,一个大自然的规律,它自己绝不会反对它自己。

这个热是在器官、组织内部,代谢升高产生的热,这个热必须得散出去,如果要闷在里面,会把组织破坏掉,本能系统比我们聪明万倍,万万倍,它要把它自己在这个病理过程中产生的高热要散出去,它恶热,厌恶温暖,喜欢寒凉。

看它的脉,滑,大,数,内脏的体温要散出去,从身体的表面,从肺,肺也是身体的表面,从这里散出去。由循环血液把体温带到体表,用我们身体的温度和外界温度的差,温差去散热。滑脉往来流利,脉势尚柔和,脉大而有力,数脉往来较快,一息超过5,

向下排异的通路是大便,小便,三五天没大便,通便,一通就不热,这就是我们辨证的目的,是排异系统的趋势,我们要顺应排异系统的趋势帮助它。

3往来寒热,是先有冷感,发冷,颤抖,制造体温,这个时候身体不热,一点热也没有,比你正常体温不高,先发冷就是恶寒,浑身颤抖,制造体温,颤抖也许几分钟,也许几十分钟,也许一两个小时。在颤抖恶寒的时间,体温不高,一定不高。过一段时间,体温渐渐上升,恶寒渐渐下降,等体温升高,恶寒结束,发热,发热的时候一点也不恶寒,反倒喜欢寒凉,但是也许很不明显。体温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再一个时间,身上出汗,发热结束。往来寒热,就是寒往热来,这个热型先寒后热,也要作为一个整体看,不可分割看。

这个热型的背后,第一不能发汗,它不是排异反应。你要发汗,造成的什么结果?第1汗不出,你发不出来汗,它体液不够,体温也不够。第2你发出汗来,坏,这个人立时进入一个寒冷,体温降低,全身颤抖,体温降低,你把它体液丧失,你把它体温丧失,它没有这个能力去调节丧失的体温和体液,你就造成伤阳,伤害它的功能,伤阴,丧失它的体液,造成不良的结果。第二不能吐,你要一吐,伤害它的机能,中医也叫胃气,吃不了东西,吃就吐,又做错一个事,造成一个不良后果。第3不能通便,你要用通便的药会造成一天大便十次二十次,完谷不化,不消化,拉稀,肚子疼,这个热型不许发汗,不许吐,不许下,这个热型是体温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只能用自主调节去让它恢复常态。

我治的这个病的记录当中,病程有超过一年的,这个发热天天有,就是退不了,吃激素好几天,又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

有人要问,您说发热恶寒是外源性疾病,怎么这个不是?它不算发热恶寒,它不是发热的同时也厌恶寒凉,它也不是发热恶热,它发热的时候不喜欢寒凉,但是它能自己出汗退。它体温高,它自个出汗,出汗体温不高,所以这个不属于排异。

我既没有发汗也没吐也没通大便也没利小便,我就动一下自主调节,它就好了,我证明它不是排异,再一个这个热型不属于排异。

我还有一个理由,这世界天下头地上头,万事万物绝对没有一个“一”统一起来的。如果是有,是现象上有区别,本质上是一致的,比如,用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用这个标准统一了一万,剩下的一个不在其中,这个标准我们要不要?

学生:要。

郭老:这个标准要,剩下的那个“一”,挂在边上,这叫法外之法,我们要法无定法,无定法才是最好的法。

什么事都不要拘束在一个框子里面,框子是死的,谁进来谁死,进来可以,看看就出去,知道有这么个框子,一定要没有框子,你进入一个没有框子的框子,你才是智慧。

4日晡潮热,每天到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之内发热,就越来越高,高到39,40,甚至还高,神昏谵语,神志模糊,胡说八道,高到这程度,过这个时间以后到晚上,渐渐的退去,叫日晡潮热,晡就是下午三到五点钟这段时间。

这个潮热,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一到这个时间就开始,一到那个时间就退去来去有信。这个热型是在结肠里有燥屎,干燥的粪便。这个热型它是热多寒少,热不是用温度来衡量,也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热和寒,就是发热与恶寒,也是同时进行的,但是恶寒很轻,比较发热要轻得多,有轻微的恶寒的发热,

我们知道发热恶寒的热,是我们身体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这一个也是身体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这个肌肉颤抖制造的这一部分很少,因为这个热已经差不多,不需要肌组织强烈的运动,制造多的热量,所以就产生一个热多寒少。

如果要是发热恶寒,有汗的是桂枝汤,没有汗的是麻黄汤,这一个热多寒少,你用麻黄汤发汗太多,你用桂枝汤,药力不足,桂枝汤、麻黄汤各一半,你看精细到这个程度。

6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7病人有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缺少5有长期低热)

6这个病人体温高发热,但是他并不是喜欢凉爽,他反要多加衣多加被,他是皮肤表面上的一个热的现象,大寒是在内部。

7是身大寒,体温非常的低,给他盖衣服盖被子,他都要去掉,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在体表面上是一个寒的现象,他的内部是大热的。骨髓不要看成是骨头里的这个髓质,要知道是它的内部。

我们知道有一个叫物极必反,阳极似阴。大自然常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冬至是天气到最冷最冷的时刻,这个时候,春天的温暖开始发生,阳在增长,逐渐增长,阴在逐渐消退,这么一个循环往复,这是大自然的现象。白天和黑夜,它是从半夜开始,逐渐的,太阳出来,向上走赶到六点,开始到地平线,到中午逐渐地要下落。它也是一个阴阳的一个衔接的一个循环,阳极阴生,阴极阳生。

病理上也这个样,比如说一个热性传染病,它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从生病到死。

发烧,发烧退烧,退烧还烧,还退,还烧,越烧越高,就是流行性感冒,退烧,肺炎,肺炎还退烧,肺感染,还退烧,烧到39,40,41℃还往上走,忽然,体温低落,35℃,一摸凉,也不睁眼也不张嘴也不说话,昏迷,脉摸不着,有经验的仔细地摸,在这个深层有一个很细的,像一个琴弦一样,跳得非常快还在跳,内部热极,突然这个神经中枢就抑制,因为长期地发烧,体液丧失得很多,这个血液也相对地减少,没有能力把内部的热传出来,这个体表组织也没有能力再进行一个有效的基础代谢,这么一种状态。说表面皮肤是寒冷的,内部是大热的。

《疫疹一得》,余师愚又叫余霖,清瘟败毒饮方,生石膏1斤,犀角1两,羚羊4钱,银花、连翘、牛子、大青叶、牡丹皮、紫草、知母、栀子、黄芩都是八钱,一两,南宫牛黄丸两粒,至宝丹一粒。参考用上方。

这是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也是这个样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脉沉细但欲寐,已经进入循环衰竭,加上大便,下痢,日数十行,完谷不化,也不消化,一天十次二十次的拉屎,不能吃,也不吃东西,循环衰竭,内部功能低落到这种程度。突然发烧,脸发红,身体由35℃到38℃,这是病人身大热,身大热寒在骨髓,其实内部是寒的,功能是衰竭的,这个能好的太少,那就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人参这一类的药。

中医对于一个发热的观察,思辨那是很丰富的,不是看见发热就退热。中医是把道理告诉你,就是说一个本能系统是个什么东西,把方法告诉你,一部伤寒论,一部温病学,把许多的方法告诉你。其实你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但是这不够,按照中医的传统的方法是传承,你再学习一个够格的中医怎么着治病,他怎么样跟病人交接,他怎么样思考,他怎么样做出一个判断,他用哪一个方法,他把这个病治好,他把这个病治坏,如此等等,中医是这么学的。

我说过几张方子,说过几个辨证的很简单的,一点也不完整的,有一些人回去就用,用没出毛病,挺高兴,你千万不要这样,这个中医不是这么回事,一定要有一个医理,方法,就是明理,明法,然后再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你才行。谁哪儿有什么问题?

学生:我观察有些小孩,比如受凉以后,会咳嗽,流鼻涕,但他不发热,像他这种不发热,流鼻涕,咳嗽,应该算是外源还是内源?如果按您的那种分,那就属于不发热的,但我感觉他是因受凉引起的,是不是应该算是外源?

郭老:这个发热的,多数,有不发热的,不是很少,内源性疾病是恶寒,无热恶寒,体温不低?你没有明显感觉到他体温高还是低?

学生:没有。

郭老:这是外源。体温不低,他很可能要高于平常,或者说,我没有感觉到高于平常,它没有低于平常,它既然不是低,那就是高,比方说人,你认识张三吗,说我认识,你认为那个人怎么着?什么怎么样?你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说张三坏不坏,不坏,这个人没做过坏事,那就是好人。他不坏没做过坏事,是好人,就这意思。

我们生活当遇到这种问题,它不象你讲的那个明白,一看我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生命他不是用尺子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称称出来的,生命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完善生命。

学生:比如灰指甲,拇外翻这种跟寒热无关,还有一些大脑系统方面的病,发作的时候如何如何,但是如果不发作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

郭老:灰指甲这算个外源性疾病,但是我刚才说过,这个宇宙万物不是一个“一”能说明的,并不仅是一个发热。他是不是体温低落?灰指甲这个人,这是个明显的外源。灰指甲,你要是作为一个理论的质疑,你这个理论不完整,你可以说这个话。我说这个理论是完整的,就是我漏掉一个灰指甲两个灰指甲,碍不着这个理论的真理性。而且这个东西明显是个外源性疾病,谁都知道是感染的。

大脑系统的病,这个发作与不发作,他有病你看不出来我看出来,我会看末病,这个人二年以内要发生肿瘤,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你敢用他的身体来验证我的理论,你不敢,我说这个人一年发生高血压,没有错。

内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我至少用五十年的思考才总结出来的,我写过《伤寒六经求真》,那是我经历过的总结,不是说发作才能知道,不发作也能知道,我还知道你什么时候要发作。你是学中药的,你太可怜,你被人家砍一刀,中医被腰斩,你是那一半,而且还不够。

第一刀,砍向我们的是腰斩,把中药和中医砍为两半,中医自古自发生以来,医学家也是药学家,也是养生家,药学家也是医学家,也是养生家,根本就没有分开过。这一刀让我们医不懂药,药不懂医,我们是医、药、养生用一个大脑思考的。

第二刀是先学二年西医,把思考中医的大脑抽掉,你那个瓶子先装上外国酒,中医的思维进不去。

第三刀是把中医的整体思维,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推倒了。

第四刀是肢解,这个科那个科,把中医分多少科,肢解中医。

第五刀,中药,你看那个《中药学》,先学化学分析,是不是单物质?废医存药。我专门写一篇文章,揭穿它,你可以上网去看看。

学生:郭老,就你说的那个病例,清瘟败毒饮,用石膏一斤的那个病,但最后死了,能不能把温病和伤寒的方子放在一起?

郭老:伤寒它是一部生命本能方法系统,温病对于伤寒,用吴鞠通先生本人的说法,完全的整个的,用新的智慧学伤寒论,他也是贡献出来一部分方法,在理论上他远远没有伤寒论纯洁与成熟。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发展一个方法,透表,芳香化浊,通阳化水,所以它有价值。

张仲景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这是完全是从大便排异的方法,到吴鞠通他发展了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牛黄承气汤、新加黄龙汤,五张承气汤的方子是在方法上发展。

光有理论没有方法,搁着,谁愿意看谁看;光有方法没有理论也不行。

今天我们发展本能系统,方法发展,治内源性疾病,外国认为终身服药的那一群病,我们一张方子治几十个病,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贡献。

学生:一般说开中药都有讲究君臣佐使,药性之间会有这几种关系,现在也有的人开药不讲究这个,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关系的?

郭老:我说一个大医在出一张方子的时候,他不会去考虑这个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东西,都不是在框子里长出来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水浒》,没有哪一个是在框子里写的,我这几张方子,没有考虑什么君臣佐使,我就知道它治好病。君臣佐使是后人研究这个体系给安了个柜子。比方说,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都是草药哪个为君?四物汤,归地,白芍,川芎,哪个是君?有君没君没关系,你会用这个方子治好病就行。

武松打虎,还有陈佩斯朱时茂小品《主角与配角》,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不要考虑那一个为主,那一个为辅,不管做什么,千万不要有框子,把事情做好。

本文来自作者[平卉]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6513.html

(6)
平卉的头像平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平卉的头像
    平卉 2025年10月27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平卉”

  • 平卉
    平卉 2025年10月27日

    本文概览: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

  • 平卉
    用户102707 2025年10月27日

    文章不错《中医四大经典分别是哪些书?》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