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产业,资本逐鹿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7.4%,从全球经济体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业将是最值得投资的产业。
因为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旅游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旅游业作为全球较大的产业之一,仅依靠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增量资源的有效投入。未来十年,大型非旅资本将加速进军旅游业,跨行业投资态势愈发明显。同时,旅游企业并购重组和 “ 走出去 ” 的步伐加快,旅游资源将深度整合。
2、“旅游+”,跨界融合融合性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向旅游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也决定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备融合发展优势的战略性产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正在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十三五”期间,旅游与国民生活及乡村、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3、“+互联网”,全产业链渗透去年9月,“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 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发布了《促进“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常州共识》。大会还提出,未来5年,中国“旅游+互联网”有望创造“3个1万亿红利”:我国旅游业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建设未来5年将创造1万亿元的需求红利;我国在线旅游交易未来5年将创造1万亿元的市场红利;“旅游+互联网”未来5年所催生的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将创造1万亿元的增值红利。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出台,正在破解旅游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资金、体制、机制、组织、技术、人力资源、品牌等。同时,引导旅游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教育、医疗、 金融业互相促进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4、产品供给,从“资源+土地”到“投资+情怀”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到,旅游正在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目前的旅游产品中。
文旅行业业态分类
从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细分业态来看,文化旅游行业规模庞大,覆盖众多细分子行业。目前,文化旅游行业中较为主要或热门的业态有旅游演艺、非遗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主题乐园旅游等。各细分业态在独立彰显文化旅行特色之外,又多与其它细分业态融合运行,如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非遗旅游与研学旅游的结合;旅游演艺与主题乐园旅游互融等。在未来文化旅游定将衍生出更多的细分业态,丰富文化旅游供给,同时通过融合运行模式,为游客带了多层次、多维度、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体验。
红色旅游发展处于全方位发展阶段
从红色旅游来看,我国大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强劲的文化基底。纵观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60年以前的萌芽阶段,1960-1994年的初步规模化阶段,1995-2004年的市场化阶段及2005年之后的全方位发展四个阶段。2005年红色旅游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后,受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红色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及代表性省市的大力推动。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次整体呈上升态势,2019年超过14亿人次,达到14.1亿人次。红色旅游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红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中国旅游业新的强劲增长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全国全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仅约1亿人。2021年,旅游市场迎来了持续复苏,各大小长假红色旅游备受追捧。清明节假期,全国各地以“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纷纷开展扫墓、祭奠英烈等纪念活动,红色旅游成为多数游客的首选。“五一”期间,红色旅游再次掀起一股热潮,市场人气明显回升。随着“中国***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并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次约为1.13亿。
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集中在中部及东部地区
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区有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川渝红色旅游区等。红色文化得分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市,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天安门、卢沟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第二是重庆市,较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革命纪念馆等。上海市、延安市、天津市、广州市、湘潭市、唐山市、哈尔滨市等城市的红色旅游得分紧随其后,较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有上海的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延安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天津市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等。
再从我国红色旅游客源地分布来看,基本与红色文化资源地相同。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客源地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排名前三,其次为成都、杭州、深圳、重庆、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一、二线城市旅客占比较大。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文来自作者[卢世玉]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660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卢世玉”
本文概览:1、旅游产业,资本逐鹿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7.4%,从全球经济体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业将是最...
文章不错《中国旅游业未来十年将迎来什么样的前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