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有哪些?(A、B、C、D)
A、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B、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
C、聚焦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
D、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教育部确立的中国学生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我校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制定了以下方案和措施。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式,开启师生合作学习新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公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具体采取方法是:
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少讲;
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
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中考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PBL 教学法在研学旅游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素养是什么?为什么将来适用107课纲的国中小学生未来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素养?老师该怎么教?课程会怎么改变?
什么是素养?
「是可以看到『学习迁移』的学习。譬如,知道数学知识可以怎么用在地理或是物理上。」台中一中数学老师陈光鸿坦承,在没有参加教师社群的课程共备之前,他其实不知道十几年来教学生的数学知识除了对课堂和考试有用,还可以用在哪里。
什么是素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可以用出来的能力,」台北市育成高中国文老师郑毓琼说:「要解决真实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分『科目』,必须把所有知识混在一起活用的。」
素养是什么?这还是一个很新,许多老师都不太能说得很具体清楚的观念,但却是明年107课纲上路后,课程与教学的主轴。
12年国教总纲:「为?实十二?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的?与目标,兹以『核心素养』做为课程发展之主轴,以裨?各教育阶段间的?贯以及各?域/科目间的统整。」
那么素养,要怎么教呢?和传统的学习有什么不同?
一、素养是跨领域、跨科目
3月中,在师大和国教院两百多位高中校长主任和老师一起参与了107课纲前导学校的大型工作坊。其中一场,现场吸引了上百位高中校长主任老师的实作工作坊,就是「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
师大副教授、高中优质化计画主持人陈佩英和一群长期参与教师社群共备的高中各科老师,组成了「爱思客」教学共备社群,共有15位老师,这几个月投入协助107课纲跨领域素养导向课程设计。这一天研习,负责设计三个小时素养课程实作工作坊。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老师讲到,我们对比国外和国内的教育,对比PBL教学法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其实是不谋而合的。虽然理念相同,但是,国内外环境不一样,学生情况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做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借鉴PBL教学法,要注意这些问题。
第一,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课程目标。太难与太易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探索研究都是不利的。众所周知,难度过大的项目会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太易的问题,又会降低探究的挑战性。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导师认真思考。在问题的设计方面,要注意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尽量杜绝唯一性,除非是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同时,课程问题的设计,要与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相结合,问题的解答或解决方案的出台,有助于课程设计目标的实现。
第二,导师要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了然于胸。只有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内涵了解透彻,才能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贯穿于课程设计始终。
第三,导师要对相关问题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导师不仅仅是课程的设计者,还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解答的辅助者。虽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有创造性地去寻找解决方案,但是,作为导师,在方向及基础问题的解答方面绝对不能跑偏。所以,PBL 教学法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在研学课程设计中的运用,无疑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导师对现场的把控要适度。一方面是项目领域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学生充分研讨,各抒己见,通过头脑风暴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这个度的把握,对于导师来说,决定了能否最终实现学生主动自觉寻找答案还是在那里等专家给答案,或者受专家的影响,缺乏自主探索的勇气。
总之,未来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必将把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融入之中,如何运用更多有效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STEM 教学法,对于提升研学旅行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或者咨询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师。
本文来自作者[速溢洋]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671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速溢洋”
本文概览: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有哪些?(A、B、C、D)A、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B、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C、聚焦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D、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随着教育体制...
文章不错《制定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