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下面告诉你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一、地震时避验和自救互救方法(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少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最子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避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媛地逐渐刹车,保证列车和旅客的人身安全。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震后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跳楼。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在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绝不要慌忙乱跑。3.井下作业工人,地震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不要急于往外跑,地面下一般较地面上安全。避开巷道或竖井等危险地区,选择有支撑的巷道避震。地震过后,有组织、有秩序地向地面转移。4.一些生命线工程中的在岗人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规范,立即采取措施避震。如化工厂在地震时,紧急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体外溢,立即关停各种闸门和电源,关闭运转设备,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3.正在上课的学习,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决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震避震。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三、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面对自然灾害,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救吗?(1)洪水中的自救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们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洪水继续上涨,我们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固定物,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山洪暴发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向两侧快速躲避,或尽快向较高地方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如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2)台风中的自救伴随着台风带来充足的雨水的同时,台风也总会造成各种破坏,由于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所以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到来时,我们要尽可能待在屋里,尽量不要外出行走,更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游玩,不能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更不能去海边观潮。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110、119等)求救。台风中我们万一不慎被刮入水中,保持镇定是最重要的,落水时尽量抓住身边漂浮的木头、家具等物品;落水前深呼吸一口气,下沉时咬紧牙关,借助自然的浮力使我们浮上水面;大浪接近时可弯腰潜入水底,用手插在沙层中稳住身体,待大浪过后再露出水面;浪头来到时我们要挺直身体,同时抬头使下巴前挺,确保嘴露在水面上,保持双臂前伸或往后平放,让身体保持冲浪板状态。浪头过后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观察后一个浪头的动向,然后借助波浪冲力不断蹬腿,尽量浮在浪头上跟随波浪的趋势往前冲,力争向岸边靠近。(3)地震中的自救地震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我们应当掌以下应急的自救方法:突然发生地震,如果我们在房内,要及时躲到两面承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的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同时用被褥、枕头、棉衣、脸盆等物品护住头部。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更不能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不能惊慌乱跑。要冷静下来,观察周边环境,马上躲到离自己最近而且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绝对不能停留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的地方,更不能跑进建筑物中去避险。如果地震后我们不幸被埋在了废墟中,应先想办法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同时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以防止烟尘窒息;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听到外界有声音时,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器具向外界求援,例如用金属、石块等硬物相互撞击,或大声呼救,但要注意保存体力,以避免体力过早耗尽。
1.有什么方法应对冰雪灾害
第一,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报系统。
及时地对将要发生的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是防灾减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的预报,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以便灾害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
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灾害防治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第二,加强向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
使民众能够充分了解针对各类灾害的自我防护方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救和相互救助尽量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是不知所措被动地等待救援。 第三,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建设。
这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抗击灾害的能力。国家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灾害应对机制,各级 *** 都要建立相应的机构。
目前,人民防空的工作职能正在向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的民防功能转换,因此防灾减灾就成为人防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将防灾减灾机构建立到各级人防部门,形成一个应急指挥网络。人防部门要发挥自己的部门优势,在普及人防知识的过程中加入防灾减灾的内容,并合理安排资金,购置防灾设备、储备防灾物资,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防灾演练。
第四,在平时的基础建设中(包括电力、铁路、公路交通等),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有超前意识,陈旧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结构抗力等级要能够满足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灾害的考验。
2.怎样做好雨雪冰冻灾害预防工作
完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确保各级机构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气象部门负责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及时将预报通知到各部门;广电局、电力公司、天能燃气公司、淯清供排水公司、各通讯公司等单位加强管线、线路巡查维护工作,对广电、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停供问题;旅游文体部门加强对各旅游景点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时维修加固,确保游客安全;卫生部门要做好医疗救助准备工作,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采购调拨制度,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确保抗灾救灾的需要。强化值班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确保通信畅通。
3.如何预防、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暴雪是因为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的一种自然现象。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气象部门就开始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暴雪及其伴随的大风降温天气,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使城市断电、断水,压塌建筑物,冻死、冻坏农作物、牲畜,酿成严重灾害。
对于这样的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根据降雪量的多少及其影响程度会及时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暴雪预警信号分4级,由弱到强分别以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如果遇上暴雪天气,幼儿园、学校等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停课、停业。如果是危旧房屋,要及时撤出,50平方米的平顶屋面如果积雪一尺厚,就要承受超过两吨的重压,所以雪天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
暴雪来临前要减少外出活动,特别是尽量减少车辆外出。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可能会停航或封闭,出行前要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雪预警信息,以便根据需要取消和调整出行计划。
外出时,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步行时尽量不要穿硬底或光滑的鞋。
老少体弱人员尽量减少外出,以免摔伤和受寒。接近广告牌、屋檐和大树等处时,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以免因冰雪融化脱落伤人。
非机动车应给轮胎少量放气,以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司机要听从交通警察指挥,服从交通疏导安排,要慢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车辆拐弯前减速,避免踩急刹车。有条件要安装防滑链,佩戴色镜。
出现交通事故后,应在现场后方设置明显标志,以防连环撞车事故发生。如果被积雪围困,要尽快拨打110、119等求救电话,积极寻求救援。
另外,居民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清扫道路积雪工作,主动清扫自家或单位附近道路和屋顶上的积雪。交通、铁路、电力和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工作,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煤电油运应急准备。
对于棚架等搭建物,要注意加固,以免被雪压塌。农牧区和种植业、养殖业要提前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已经遭受灾害的农牧区要及时做好救灾工作。
冻雨 温度低于0℃的雨滴降落到近地面很冷的电线、树木、房屋以及地面上时,立即冻结成冰的现象叫冻雨。气象上把这种冻结物称为雨凇,南方把冻雨叫“下冰凌”。
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如果近地面两千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微低于0℃,两千米到四千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在这样的大气层里,上层云中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的气层,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落,进入近地面的低温层,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就接触到近地面的冰冷物体,立即凝结成冰。
冻雨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虽然落到地面上悄无声息,但它带来的危害却非常之大。自2008年1月12日起,贵州自东北向西南大幅降温,很多地方出现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历史极限,有的地方电线结冰厚度超过20毫米,有的厚达80毫米。
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方除贵州外,在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也时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冻雨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它能毁坏电路、阻断交通、压断树木、损毁建筑、冻伤植物和牲畜。
在冻雨严重的时候,1米长的电线上的积冰可超过1公斤,两根相距40米电杆上的一根电线,就会增加几十公斤的额外负重,高压输电线路因冻雨积冰会更多,加上大风引起的震荡,电线、电杆、铁塔不堪重负,折弯断裂,就会造成电力、通信的大面积中断。此外,冻雨会在马路上形成一层不易发觉的薄冰,引发交通事故。
所以,当冻雨发生时,要及时把电线、电杆、铁塔上的积冰敲刮干净;在机场,要及时清理跑道和飞机上的积冰。对于公路上的积冰,及时撒盐融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
如果发生事故,应当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在冻雨天气里,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行人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
司机朋友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应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道路结冰 顾名思义,道路结冰指由于道路表面温度低于0℃,当出现降水时,地面发生的结冰现象。
有冻雨时,更容易出现道路结冰现象。出现道路结冰时,由于车轮与路面摩擦作用大大减弱,导致车辆打滑或刹车失灵,引起交通事故,阻塞交通运行。
特别是道路结冰引起的高速公路关闭,会严重影响公路交通运输。道路结冰情况下,行人也容易滑倒、摔伤。
通常在道路结冰时,气象部门都会向社会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信号。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3级,分别用**、橙色和红色表示。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气象部门将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将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将发布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交通、公安部门会根据道路结冰的程度和路面状况,科学合理地采取限速、 *** 和封闭措施,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
4.自然灾害防范措施以及日常急救常识
1.工作目标: 通过积极的对台风、暴雨、酷热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力求把管理区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最低程度。
2.工作职责 2.1管理处经理: 组织员工进行自然灾害应急预防的培训,开展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指挥及善后工作。
2.2保安主管: 对公共安全管理进行检查,认真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并作好各项记录,及时处理并上报。全体员工均应牢固树立防灾抗灾意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听从指挥、积极参与抗灾抢险工作。
3.工作指引 3.1.台风预防及应急处理程序 3.1.1根据该地区气候的特点,积极向管理处各员工及住户开展防台风、抗台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岗培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摸拟演练。 3.1.2保安主管及时获取有关台风信息,将台风到来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张贴管理区域的公告栏。
提醒住户应注意台风来临之前的各项防范工作,如:关好门窗,将阳台外的花盆及杂物搬至安全区域。避免 事故发生。
3.1.3台风来临前,督促保安员检查所有未收楼房门的窗是否关好。天台、阳台地漏是否畅通,如有隐患应及时处理或向上级报告。
3.1.4加固所有树木,将盆栽的绿化物移至地库或隐蔽处。人员避免在阳台下及易倒塌的地方逗留。
对执行任务的员工,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3.1.5台风持续时期,值班及抢险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直至台风过去。
3.1.6台风过后,保安主管应对台风相关内容进行记录。 3.2雷暴雨的预防及应急处理 3.2.1根据季节。
管理处定期对住户及员工开展防雷暴侵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2.2经常性向业户开展防雷暴的宣传教育,增强其预防、抵御雷暴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3.2.3在雷暴雨来临前应通知阳台有凉衣物业户将衣物收回避免淋潮。 3.2.4及时认真做好防洪器材的检查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检查所有天台沟渠、地漏是否畅通。
通知维修班检查潜水泵是否运行正常。 3.2.5及时检查各电梯的运行情况,是否有进水现象。
如有异常应及时将电梯升至最高层,并向管理处、维修班、电梯队报告,做好抢险工作。 3.2.6立即查找水的来源,查看现场附近的电力设施、设备。
若有浸要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损坏设备及漏电伤人。 3.2.7建立快速有效的抗洪抢险分队,保证业户人身、财产安全。
3.2.8在雷暴雨来临前地库保安员应铺好防滑地毯,摆好防滑标识。 3.2.9做好相关方面质量记录。
3.3持续酷热天气的预防及应急程序 3.3.1根据该地区季节气候的特征,适时向员工开展防高温、酷热灾害的知识培训。 3.3.2高温期及时向业户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宣传教育。
3.3.3及时掌握酷热天气的信息预报。并通报所有业户及员工出门注意,尽量避免太阳的直接照射,以免中暑。
3.3.4天气持续酷热时,注意用电安全。加大对业户消防知识的宣传同时、增加所有员工的消防意识。
3.3.5定期不定时让维修班做好线路的检查和维修,尽量减轻线路的负荷确保安全。 3.3.6检查各处的通风情况。
作好自我保护掌握自救方法,对中暑人员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拨打最近红会医院电话:********(总机)、急症电话:*******,进行急救。 3.4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3.4.1当班保安员在管辖区域内发现业户打架斗殴事件时.如发现有一方手上有凶器,应立即劝阻放下。
值班保安员应积极主动劝阻斗殴双方离开现场,缓解矛盾。并及时向班长和管理处报告。
确能认定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行为,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或将行为人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3.4.2当业户家中发生刑事治安和盗窃案时值班保安员应迅速向保安班长、保安主管、管理处、公司保安部和公安机关报案. 3.4.3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利用混乱之机,进行破坏活动或偷窃财物,说服、劝阻围观群众离开,确保保安目标区域内的正常治安秩序。
业主受侵害的财物已买保险的还应通知保险公司。 3.4.4抓紧时机向发现人或周围群众了解案件、事故发生发现的经过,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议论,了解更多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3.4.5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把整个现场保护起来,在公安人员到场之前,禁止人员进入现场,以免破坏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影响证据的收集。 3.4.6对重大可疑被盗现场,可将事主和目击者反映的情况,对可疑作案人员,可采取暗中监视设法约束,并向公安机关作出详细报告。
3.4.7在执勤中遇有公开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如:打、砸、抢)强行掠取或毁坏公司和业户财物的犯罪行为时,要切实履行保安员职责。 3.4.8迅速制止罪犯。
要保持镇静,设法制服罪犯,并立即发出信号,召集附近的保安员或群众支援。若在楼内遇到犯罪分子抢劫,应立即通知大堂关闭大门。
看清人数、衣着、面貌、身体特征,所用的交通工具及特征等,并及时报告管理处、公司保安部和公安机关,同时可拨打辖区派出所24小时值班电话:**********,或拨打“110“报警。 3.4.9对罪犯遗留的物品,作案工具等物,应该戴手套或其他工具提取,然后放在白纸袋内妥善保存,交公安机关处理。
切不可将保安人员或其他人的指纹等痕迹弄到遗留物上。及时访问目击群众,收集发生劫案的情况,提供给公安机关,在公安人员未勘查现场或现场勘查完毕之前,不能。
5.冰雪灾害的应对措施
为了能在灾害不期而至的时候把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报系统。及时地对将要发生的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是防灾减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的预报,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以便灾害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灾害防治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第二,加强向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使民众能够充分了解针对各类灾害的自我防护方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救和相互救助尽量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是不知所措被动地等待救援。
第三,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建设。这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抗击灾害的能力。国家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灾害应对机制,各级 *** 都要建立相应的机构。目前,人民防空的工作职能正在向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的民防功能转换,因此防灾减灾就成为人防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将防灾减灾机构建立到各级人防部门,形成一个应急指挥网络。人防部门要发挥自己的部门优势,在普及人防知识的过程中加入防灾减灾的内容,并合理安排资金,购置防灾设备、储备防灾物资,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防灾演练。
第四,在平时的基础建设中(包括电力、铁路、公路交通等),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有超前意识,陈旧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结构抗力等级要能够满足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灾害的考验。
6.怎样做好雨雪冰冻灾害预防工作
完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机构。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确保各级机构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气象部门负责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及时将预报通知到各部门;广电局、电力公司、天能燃气公司、淯清供排水公司、各通讯公司等单位加强管线、线路巡查维护工作,对广电、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停供问题;旅游文体部门加强对各旅游景点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时维修加固,确保游客安全;卫生部门要做好医疗救助准备工作,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采购调拨制度,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确保抗灾救灾的需要。强化值班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确保通信畅通。
7.雪灾带来的灾害有哪些:小学生必知的安全常识
雪灾带来的灾害有哪些:小学生必知的安全常识
为了让安全能与孩子同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应该担负起孩子在假期当中的保护责任。
1、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当地交通中断,产品、原材料运输受阻,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影响当地的GDP。
煤电运输受阻,电厂停产、半停产,使电力输送的地方生产受直接影响。电力中断,生产停顿。对于那些连续性的生产,带来巨量损失,比如石化、化工、造纸等连续生产行业。道路修复,电线及线杆、线塔,车辆等物品的直接损失,蔬菜、瓜果、粮食的损失。
按照年生产10个月计算,这次灾害相当于完全停产大约30天,对我国GDP的直接影响=30/300 *10%。
世界银行估计我国2008年GDP大约10%,那么受雪灾影响,GDP大约要降低到9%左右。
2、对环境的影响
暴雪融化之后,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像江西、湖南等地容易引发血吸虫等灾害。
道路消雪撒盐、撒融雪剂,盐溶解之后进入土壤,导致地下水质量和土质变硬、变差。
3、对体制的影响
暴雪导致主副食品供应问题。迫使国家采取强制不许涨价政策,对生产者、经营者都是一种考验,不符合市场规律。
4、人文影响
百万民工无法回乡过年,心理问题、夫妻感情等家庭问题。
本文来自作者[墨轩墨]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707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墨轩墨”
本文概览: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
文章不错《求地震 、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常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