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学前教育类论文3100字_学前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学前教育类论文3100字_学前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学前教育论文也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撰写的,但是想要写好一篇优秀安全教育论文,就成为现在很多人为之困惑的,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学前教育类论文范文大家参考


  学前教育类论文3100字(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论文


  近年来我国将学前教育列入基础教育阶段,政府社会都对学前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我们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笔者在调查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音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评价标准等不同层面,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发展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音乐课程的设置缺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科学的音乐课程设置,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的前提。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是适应未来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必要条件。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往往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差异,照本宣科地按照音乐教育专业或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去设置,只注重了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专业性,而忽视了音乐课程之间的互通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音乐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严重脱节。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开设曲式、和声、配器等一些专业性超强,而对实际工作岗位没有太大用处的音乐课程,对人力和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教学内容与当今学前教育需求脱节,没有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包括音乐、美术语言数学、教法等,音乐在学前教育整个专业设置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但是,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仍然沿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教材,而且音乐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造成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差、音乐技能不扎实的状况,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让幼儿教师把自己掌握的音乐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们,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活动教学的课程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很好地适应幼儿园一线工作的需求。


  3)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首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仍旧停留在“讲授式”教育教学模式上,通过对传统音乐教材的“讲授式”教学,片面强调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却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的脱节。其次,有些高职院校从培养成本考虑,对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要求,不能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而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再次,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跟幼儿园实际需求没有实现良好的对接。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乐素质。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却相差甚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的是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的学习,而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会运用到音乐教学方法。即如何将音乐技能传授给幼儿的教学方法。这必然导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园实际的教学需求。


  5)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评价大多是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为标准,仍然局限于课堂和校园里。评价方式的单一,忽略了学生在先天条件、兴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进一步认识、高职学前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学前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音乐课程改革呈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向“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将专业性和师范性相结合,培养具有音乐技能技巧综合能力并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程的幼儿教师”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要“联系幼儿园实际,适应幼教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调研论证,掌握幼师岗位对音乐教学的要求,通过调研和岗位能力的分析,制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大纲,对音乐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


  2)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单一性、脱节性向综合性、互融性转变。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上幼儿园或学前班的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后,无法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学生需要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音乐各学科之间只有相互沟通,相互融合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音乐技能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接轨,针对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学以致用。


  3)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通过教、学、做三者结合、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广泛地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等,多途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尽量采用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采用探究教学法或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等,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如以集体课为主,小组课为辅。集体授课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小组课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做到培优攻尖。


  4)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需要将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个方面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实践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及幼教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工作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程实践中。另外,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舞蹈教室、器乐教室、微格教室为主,保证职业情境的真实性;校外实习以幼儿园和各种学前培训机构为主,高职院校应将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教学实习三个阶段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习与实践,使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地应用到日后的工作当中。


  5)加强校企合作,由传统、单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向校内、外实训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标准转变。教学评价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评价模式,使评价标准和幼儿园用人标准相对接,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老师打分。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一个重要依据。结合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结合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等方法探索具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特色评价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在飞速发展,随之也对音乐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音乐课程改革是必经之路,所以,高职教师要直面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問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孟春肖(1981-),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教育学硕士,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前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流动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大规模省际流动,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日趋突显。相城区作为苏州接收流动人口较多的辖区,应深入探讨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潜在的原因,并从户籍制度、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对策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超过1.2亿的流动人口,他们占中国总人口的10%,有近2000多万随父母进城的流动人口子女。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劳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与之相应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1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流动人口子女能否入学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首先,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在公立幼儿教育机构入学。即使能够入学,在公立幼儿教育机构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也往往不能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重视。他们的成绩大多未被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并不受重视。因此,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上的客观优势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被人为地削减了一部分,加上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时的基础较差,流动人口子女实际上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就学后环境的适应问题。事实上,即使他们能够入学,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作为从乡村到城市、从内地城市到沿海省市的孩子们,他们会遭遇许多新问题,比如卫生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见识眼界等等。无论是进入城市公立幼儿教育机构学习的外地孩子,还是进入私立幼儿教育机构学习的外地孩子,都面临一个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有别于家乡的大环境下,身边的小伙伴们的成长环境也都各不相同,如何迅速稳定心态、融入于这样的大家庭中,成为流动人口子女需要自己努力克服的难题。


  3)私立幼儿园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私立幼儿园的存在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但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发展不均衡。行业内部分园所存在教育目标不成系统、制度松懈、管理怠惰等问题,导致教育体系散乱,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的私立幼儿园被评为市优秀幼儿园、省优秀幼儿园,软、硬件水平更甚一些公办幼儿园。但也存在个别私立幼儿园在为私立幼儿园群体抹黑。


  2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的原因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看似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先要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1)户籍制度是流动人口子女无法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域生活和工作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目前,农民工子女上学遇到很大的障碍,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于是流入地政府往往把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推到其户籍所在地。如果户籍制度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些孩子即使能够暂时在城市公立学校上学,但是在升学时还会遇到障碍,无法彻底摆脱“边缘人”的尴尬境地。目前外地来苏州购房、就业人员落户苏州需购买市区成套商品住房75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屋所有权证3年以上,且被单位合法聘用3年以上,按规定参加社保3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收入的,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整户迁入。这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属成熟方案,但仍旧不能完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


  2)教育经费短缺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无法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的又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政府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但是仍然无法兑现在教育投入方面做出的承诺。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教育系统之所以能够继续维持,在于从民间获得了一定的资源补偿。


  3)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句话说起来显得很平等,但具体到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际遇可能却大不相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强,每年数亿流动人口大军身后就是成千上万流动的学龄儿童,他们随着父母成了流动大军中特殊的群体。由于目前我国现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体制。流动儿童少年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而且流入地政府也没有落实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资金及任务。因此,对于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流入地政府总是以此为理由而拒不负担主要责任,造成流动子女入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


  3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問题的对策


  1)必须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扫清制度障碍。从根本上说,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上学问题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当前,应立足于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和教育均等化机制,为千千万万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2)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加大政府教育拨款,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借读费、赞助费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费一直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过程中反映强烈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异地工作就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有权享受当地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是城市的低收入阶层,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扶助,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应向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歧视性收费。因此,流入地政府应制定出台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苏州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检查学校财务账目,深入教师、学生和家长中了解真实情况等形式,从而做到加强监管,保持教育队伍的纯洁性。


  3)流入地政府应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流入地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落实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规定。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根据所居住社区的有关证明,减免借读费、赞助费等有关费用。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落实按学期收费的规定。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受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幼儿教育机构给予适当补助。城市教育经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苏州市教育部门连续几年针对优秀私立院校实行教育补助,主动帮扶教育资金问题。


  4)强化私立幼儿园管理服务,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私立幼儿园的存在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就本地情况而言,私立幼儿园所招学生全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不仅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工作生活的积极性,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受教育水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既鼓励私立幼儿园办学,更要加强监管力度,监督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水平、教学资质。对于不合格的机构,坚决予以处罚、令其整改或者取缔;对于优秀办学机构,更要予以鼓励、宣传,争取引起更多效仿,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总之,流动人口家庭同样是社会的“细胞”,忽视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既不利于流动人口家庭自身的幸福安康,更不利于全社会特别是流入地的发展稳定。流动人口子女所受学前教育的好坏是反映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和分享进步成果的重要尺度,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以及流动人口子女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不断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