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初中数学评选论文5500字_初中数学评选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初中数学评选论文5500字_初中数学评选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要想撰写一篇出色的初中数学评选论文5500字,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必定也会提前做好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方向,本文分类为初中数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初中数学评选论文5500字范文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评选论文5500字(一):一次市级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的亮点展示与评析论文


  东营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顺利举行.活动采取提前抽签确定讲课顺序、提前两天通知课题、每天的课堂教学(前四天每天7节,最后一天4节)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力图真实考查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活动中,32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为全市初中数学教师奉上了一场“课堂盛宴”和“思维大餐”.此次评选的课题分别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七年级上册“立方根”和“估算”、八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1)”和“图形的旋转(3)”.下面结合32位教师的执教情况,从引入设计、活动设计、例题设计、微课设计、小结设计等5个角度对此次评选的亮点进行介绍


  1引入设计


  万事开头难,对一节课来说更是如此.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执教教师在开课之初都有意识地设计了“立意新颖、充满挑战”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百齐放.


  案例1图形的旋转(1).


  教师A展示图1.


  width=333,height=81,dpi=110


  图1


  教师B播放微视频,视频中呈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比如风车、摩天轮、钟表等.同时向学生指出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比如地球旋转引起的昼夜变化等.最后以问题“如果没有了旋转,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结束.


  案例2立方根.


  教师C提出若干问题:


  问题1我们是如何学习平方根的?(预设:实际问题、定义、性质、应用)


  问题2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它的边长是多少?(预设:2是4的一个平方根)


  问题3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8,它的棱长是多少?(预设:x3=8,x是8的什么呢?)


  评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2011)》)指出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考虑数学现实、生活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教师B注重从生活现实的角度创设情境,同时融合物理学中的昼夜变化(其他学科现实),引导学生感知旋转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旋转的必要性.


  教师A和教师C注重从数学现实的角度引入新课,而且都在开课之初为学生指明了新知的学习方式——类比:教师A的引入指明了图形的旋转的学习思路可以类比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主要涉及定义、性质和应用,同时以精美的剪纸的形式呈现,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德育渗透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师C的引入中,立方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的学习,通过问题1使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和方法,通过问题2和问题3沟通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联系,同时通过问题3从“数学内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活动设计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艺术.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了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显然,那些“丢掉的、烧掉的、忘掉的”应该就是单纯的知识,“剩下的”应该就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素养.而以上这些应该是学生在探究活动或合作互助中获得的,这也是一节课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必备环节.


  案例3科学计数法.


  教师D:问题1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口答).


  100=()×()=10();


  1000=()×()×()=10();


  10000=()×()×()×()=10();


  width=126,height=32,dpi=110


  问题2根据回答,完成下表,你观察到什么规律


  width=357,height=99,dpi=110


  问题3下面的大数如何用10n的形式表示?


  300000,4000000,9000000000.


  问题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如何用10n的形式表示呢?这个数又与上面的数有什么区别


  案例4图形的旋转(1).


  教师E:(1)选定一个位置,用实线描出四边形,并标上字母A,B,C,D;(2)以固定点O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一个角度,再次用实线描出四边形,并标上字母A′,B′,C′,D′;(3)撤去透明的玻璃纸,标出旋转中心O;(4)用虚线连结OA,OA′,度量其长度,并记录;(5)测量∠AOA′的大小并记录;(6)同样连结OB,OB′,OC,OC′,并重复第(4)(5)步操作;(7)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评析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设计是突破课堂教学难点的有利“武器”.教师D设计了4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4个问题层次鲜明,逐步逼近“科学计数法”的本质,特别对问题4中的“这个数又与上面的数有什么区别?”的处理,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自主应用”的完整过程,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E则将整个探究活动分解为7个关键的步骤,让学生独立探究“图形的旋转”所具有的性质,同样是第7步中的“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辅以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相关性质,达到了“不愤不启”的良好状态.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活动经验.教师D的设计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的表示方法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路径;教师E的设计继续沿用前面几何图形性质研究的“基本套路”(章建跃语)——围绕“边、角、特殊线段”进行设计,同时遵循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的学习思路——定义、性质、应用,为学生进一步积累几何图形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例题设计


  教材中的例题是参与教材编写的专家和一线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特别是教材中呈现的每一个例题,实现和教材编者的“心灵对话”,在“教教材”的基础上,迈向“用教材教”,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案例5立方根.


  教材例题: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6页例1、例2.


  教师F: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width=225,height=29,dpi=110


  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


  width=281,height=20,dpi=110


  width=322,height=38,dpi=110


  案例6图形的旋转(3).


  教材例题: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97页例4.


  width=146,height=85,dpi=110


  图2


  教师G:想一想,如图2,△COF能否由△AOE旋转得到?旋转中心是哪个点?旋转角是多少度?(说明:在此基础上顺利解决例4中的问题“线段OE和OF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1在图2中,若AB=3cm,则四边形AEOF的面积是.


  变式2当三角尺旋转度时,三角尺的两边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两边垂直.


  width=152,height=116,dpi=110


  图3


  变式3若三角板旋转过程中两腰与等腰直角△ABC的腰BA和A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图3),那么线段OE和OF的数量关系还会是相等吗?为什么?


  width=113,height=113,dpi=110


  图4


  变式4如图4,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P′的位置,若PB=1,则PP′=.


  评析教师F和教师G都在理解教材例题的基础上对例题进行了深度处理和加工.


  教师F将教材中的例2(上述练习中的第(1)(5)(6)(7))以上述练习的形式呈现,将教材例题的立意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例1引导学生获得公式width=55,height=20,dpi=110和width=69,height=20,dpi=110即width=119,height=20,dpi=110完成了教材“想一想:width=17,height=20,dpi=110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width=35,height=20,dpi=110等于什么?width=29,height=20,dpi=110呢?”的设计目的,这样做避免了学生空洞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便于接受;通过练习中前4个小题的解决,以问题“观察上述四个等式,你能获得更一般的结果吗?”,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公式width=85,height=20,dpi=110以上设计环环相扣,浑然天成,体现了代数教学中“逻辑连贯”[1]的魅力.


  教师G的设计体现了几何教学的典型特点——变式:通过变式1引导学生在例4的基础上继续用“旋转”的视角研究图形的全等,让学生体会“变化中的不变”;变式2则研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位置,让学生感受“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式3在进一步体现几何变式教学的精髓,由“线段”到“线段的延长线”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例4的处理策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变式4则改变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由“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改为“正方形的顶点”),进一步体现问题的本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4微课设计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有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形式灵活等特点.文[2]指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类微课:巩固知识、突破难点、构建网络等.在此次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微课除了以上三类以外,还有一类微课:创设情境.我们认为这样的微课,特别是在开课之初呈现的微课能够缓解执教教师的紧张情绪,同时也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快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案例7估算


  教师H: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8页例题:生活经验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约为梯子长度的width=23,height=29,dpi=110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6m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到达5.6m高的墙头吗?


  教师H将上述例题提供的情境,结合具体的情境(火灾逃生)进行改编:在一次消防演练中,消防车距离高楼20m,云梯长度为60m,云梯能达到被困人员所在的56m的高处吗?


  评析教师H设计的微课除了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外,还将其与教材中后续的例题进行整合,体现了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较深的基本功;同时这个微课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数学学科价值.


  5小结设计


  文[3]给出了一种“生长式”的课题小结,同时指出:“生长式”课题小结就是追求“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教学、“生长式”课题小结形成“余音绕梁”等,可见小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8立方根.


  教师C:回顾立方根的学习过程,我们学习了立方根的哪些知识?(图5)


  width=281,height=151,dpi=110


  图5


  教师寄语(见文[4]):感谢同学们配合,愿我们之间这仅有一节课的友谊像一个数的立方根那样独一无二!


  案例9估算.


  教师H:畅谈收获——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体会了……思想,在……有待加强.


  教师寄语:人生也如估算,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趋近完美.愿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评析教师C以知识框图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了整节课的知识网络,同时为学生呈现了立方根学习的基本思路,和平方根的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注重了知识的总结,又注重了方法和思想的总结,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承前启后”式的课题小结,与前面学习平方根的思路一致,这是“承前”;隐性问题“我还想研究……?(四次方根、n次方根)”这是“启后”.同时教师寄语则进一步指出了立方根的性质,值得其他一线教师积极践行.


  教师H的课堂小结是一种“画龙点睛”式的小结,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思想和不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总结与反思,践行培养“学会学习”的学生.同时教师寄语则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从“估算精益求精”的角度提出了期望,是一种德育渗透的良好载体.


  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是怎么产生的?笔者认为,既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练好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又要抓住公开课的机会,不断打磨、不断积累,将其打造为优质课[5].《课标(2011)》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以看出,我们上面从“引入设计、活动设计、例题设计、微课设计、小结设计”等五个角度介绍的9个案例正是对上述课标基本理念的认同和实践.诚然,每个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认识,我们的介绍和评析未必准确,更不一定正确,欢迎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来,针对上述案例给出更有见解、更趋合理的评析和改进措施.


  初中数学评选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论文


  笔者带领基层学校的数学教师完成了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研室立项课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研究策略”,2017年2月获得了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育市级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将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成效显著.一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四是让学生自己仿题、改题、编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本文将研究的成果总结如下:


  策略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生为本,践行“学、导、练”教学模式:“先自学然后独立思考,接着进行讨论解决.”先学:关键环节——如何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一些较基础的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讨论解决:对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策略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学生一节课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改、仿、编题,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达到学以致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策略三:实现课堂教学,给学生“三权”


  (一)开阔视野,给学生“自主权”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自主独立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以前要善于独立去观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刨根究底,给学生“创新权”


  (1)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数学实验,就是根据实际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在对其进行分析后,运用数学知识来建立模型,并通过各种实验工具得到结论的实验过程.


  (3)开展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开展数学课题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体验建立模型、分析整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耐心倾听,给学生“话语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再创造”过程,要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则必须提供让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提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策略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一)培养预习习惯,尽量缩小学习前的差距


  目前大班教学比较普遍存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授课量,却要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只好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调控教学进度,这样就造成了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局面,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预习,可以比较好地改变这种状况.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针对没有预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二)注重过程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它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除了要关注知识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关注思维过程时,我们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达成要求.要重视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并努力用好这种难得的教学资源;要围绕一个个预设的和课堂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参与、有效学习.


  (三)开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名学生都有进步.让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成长.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袒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定法,贵在启发”,教与学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学习环节,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有效评价都能使数学教学不但有趣,而且更有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