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侵染名词解释

初侵染名词解释:越冬之后的病原物,对新生的一代植株造成的初次侵染。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中经过传播再次使植株发病。

病害预测:通过预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害发生的时期和数量进行预判,知道病害防治和病害管理。

传染病: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病状:植物染病之后肉眼或者放大镜可以看到的形态特征o病症:病原物在病株或者病部表现出来的特征。

隐症:在一些条件下,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0菌丝:真菌的营养体为丝状,称为菌丝。

菌丝体:菌丝分支交错缠绕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植物病害为研究对象,探讨发病的原因,或在解剖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探讨感染和症状出现的过程。

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研究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等,另外还研究防病的药剂对病原体或植物体的药理作用,以及包括所有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广阔领域。

植物病理学由植物学派生,与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还与作物学、原生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密切联系。植物细菌性病害学、植物病毒病理学、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植物抗病育种与免疫学以及生态植物病理学等是其衍生的主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植物病理学是在生物学科中创建较早的一门学科,1917年就开始在高等农林教学中设置植物病理学课程。192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成立。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者戴芳澜、邓叔群、朱凤美、俞大绂等在研究中国真菌形态和分类,各主要作物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几个高等农业院校和研究所中建立了研究室,培养了许多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芽鳞痕是指木本植物芽鳞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一、释义

芽鳞是包在芽的外面,起保护作用的鳞片状变态叶,上有毛茸或分泌树脂,可以防止寒冷、干旱和虫害。大多数的冬芽具有芽鳞,称为鳞芽。当芽鳞脱落时,会在植物茎上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我们所说的芽鳞痕。

二、应用

“芽鳞痕”主要应用于植物学领域,特别是在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它反映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过季节更替、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后留下的痕迹。

这些痕迹可以帮助我们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进化历程等重要信息。因此,“芽鳞痕”是植物学家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芽鳞痕的例句

1、进行植物分类时,观察和记录芽鳞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通过芽鳞痕的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

3、在研究植物的进化历程时,古生物学家也会特别关注芽鳞痕的变化。

4、不同地区的植物,其芽鳞痕也有所不同,反映了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植物样本,观察芽鳞痕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6、芽鳞痕也为植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7、在农业生产中,了解芽鳞痕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植物管理和保护。

8、芽鳞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植物本身,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界季节更替和环境变化的重要窗口。

9、对于植物学家来说,掌握芽鳞痕的知识是他们进行专业研究的基础之一。

10、通过观察和分析芽鳞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适应机制,为植物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来自作者[北辰超级甜]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5539.html

(2)
北辰超级甜的头像北辰超级甜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北辰超级甜的头像
    北辰超级甜 2025年10月21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北辰超级甜”

  • 北辰超级甜
    北辰超级甜 2025年10月21日

    本文概览:初侵染名词解释:越冬之后的病原物,对新生的一代植株造成的初次侵染。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中经过传播再次使植株发病。病害...

  • 北辰超级甜
    用户102112 2025年10月21日

    文章不错《初侵染名词解释》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