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解词的编写与掌握
讲解词是对所陈述对象的生动描绘与具体的介绍。一场完美的讲解,讲解词的作用非常重要,而熟悉和参与讲解词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讲解员对陈列内容的理解,提高文字水平的创作进而加深对讲解词的记忆与发挥想象。
在编写讲解词之前,首先应对所面临的陈述对象做深入了解,收集相关资料,只有在深入了解后才能对其的外观、内涵、特征以及相关内容的延伸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对讲解词的编写。讲解词首先得精炼,能让受众明白你所表达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用合适的词汇对其进行深入描写,描写得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人入胜的效果。受众对你的讲解感兴趣,你的讲解就已成功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对讲解词进行编写时,应注意对讲解对象的职业和类别做到一类一词,如幼儿、中小学生、普通群众、特殊群众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人施讲。
二、讲解对象的正确分析
讲解对象的分析主要是做到因人施讲,因人施讲要求我们会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让受众更加容易且接受较多的讲解内容。下面就博物馆常见的几种接待做分析:
(一)普通群众。普通群众来博物馆参观,往往是以休闲为主,学习为辅。给他们讲解时,做到简单、明了较为妥当。除非是观众自己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讲解员最好不要主动涉及到,当游客休闲时,让他们接受、消化复杂的内容会打消他们参观的积极性。
(二)专家学者型。因专家学者往往有备而来,他们最重视与自己研究范围相关的展区,看得非常仔细。给他们讲解前,最好先了解对方的业务范围,以便心中有数。对他们的提问我们要实事求是作答。
(三)领导型接待。领导一般行程比较匆忙,给讲解员
留的时间很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给领导留下博物馆最有特色的地方以及深刻的印象。
三、正确的使用讲解技巧
(一)讲解声音的正确处理
如果说讲解员外表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讲解
员的声音则是炎炎夏日里冰爽的饮料,沁人心脾的灵丹,由此可见声音在讲解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嗓音条件或许是天生的,但是经过后天的培训以及对嗓音的正确使用,也能对你的讲解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声音的正确处理在讲解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讲解时对声音首先要做到艺术性的处理,做到亲切悦耳,亲和力的提升,有助于受众对讲解内容的吸引力提升。讲解时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要求讲解员有正确的发音,这就包括语音、语调、重音、语速、吐字归音。
讲解时语音主要是要求做到声音不做作,而讲解语调不同于基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说话的语调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平的,听话的人就会觉得很枯燥。就像听歌,如果一首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抑扬顿挫,大家就会觉得好听;如果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子,人们就没有听的兴趣了。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平直调、高升调、降抑调、曲折调。口语表达中,句调贯穿于整个句子,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讲解重音是讲解时需重点突出、给予特别的强调的词。讲解员学会重音的运用和听话听音都是非常重要的,讲解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⑴加大音量。⑵增强声音力度。⑶强调重音的突出。强调重音是指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于告知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当重音落在不同的词上,语意也随之改变。说话的轻重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就不同。
讲解语速主要由讲解内容来决定,主要通过察言观色来处理,要分析观众的对象、年龄、兴趣、逗留时间、所以,讲话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讲话中要有快有慢,快慢结合,这样的讲话才有吸引力,对内容的要求,可伸可缩,可繁可减。
吐字归音就是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出字讲型,归韵讲位,收音讲势。
(二)讲解的态势语言
讲解员在讲解前,首先要有意识地“占领”最佳位置,面向游客面带笑容,既不要靠游客太近,也不要离游客太远,大约离游客1米左右即可。讲解时手势的幅度不要过大,讲解的语量视空间大小而定。
讲解态势包括讲解员的精神、气质、仪态和穿着等。要精神饱满、落落大方、庄重、亲切自然。另外要适当利用表情和态势语。如,我们向游客投以真诚的微笑和目光,游客就会乐于倾听,会使他们感受到讲解员给予的友好。同时还可以细心地捕捉游客的眼睛,对他们“察言观色”,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让游客觉得宾至如归。
(三)讲解中突发状况的处理
相信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都遇到过不少突发状况,因此培养讲解员熟悉和处理突发疾病和突发事件等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也显得非常重要,当事情发生时,讲解员能在有效时间内报告相关部门,并作出处理或协调处理。这就要求讲解员熟悉本单位的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基本情况和事业发展思路等,下面将就讲解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突发状况做分析。
1、面对不愿听讲解的游客时,讲解员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问题。比如有时接待对象正在忙于个人的事务以及考虑自己的问题时,讲解员也不要去打扰他们。有时是游客太累了,那讲解员就应该给游客一定的休息时间,再进行讲解介绍。当游客对讲解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时,讲解员应努力把讲解词讲出新意和特色,以此来诱发游客的联想和兴趣。
2、面对打扰讲解的游客时,讲解员最好冷静,不妨先让那位游客暂时作为一名“讲解员”。游客讲解的不好也没关系,在他讲解完后,要尽量给予肯定和赞赏对方所讲的合理的部分。如果游客讲解得确实精彩,那么,讲解员就要虚心学习和讨教,此时必须注意的是:讲解员应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让游客反客为主,应及时回过神来继续讲解。
3、当游客与讲解员对所讲解的观点和内容发生矛盾和分歧时,讲解员不能与和游客争吵,而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个别、友好地与其交流、探讨,相互取长补短。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讲解员讲解技巧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经验作为讲解水平提高的坚实基础,讲解员本身既要多参与讲解实践活动,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自己培养成为多面手;更要加强身体煅练,多参加形体训练,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抽取一个特定的观众群体(比如港澳台游客,大学生,领导考察团之类)然后根据自己抽取到的观众,准备一段欢迎词。当然面试官还会随机问些问题,就跟一般工作面试无异了。
讲解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引导叙述。讲解员在引导观众参观的过程中按陈列顺序进行解释和说明,既可以前后贯通讲完整个陈列内容,也可以根据观众的要求,讲解陈列的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讲解气氛较为宽松,适宜于接待零散的观众,是各博物馆比较普遍采用的讲解方法。
②课堂教学。这主要是接待利用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博物馆参观,讲解员参照学校的授课进度进行讲解,讲解中穿插必要的提问。这种讲解方法教学气氛较浓。
③总介绍。在观众参观前,先集中地、概括地介绍展览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使观众明了将要参观的是什么并对参观发生兴趣,这种方法适用于接待较大规模的团体。
④讨论式。适用于接待有目的地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较少的专业工作者,讲解员与观众边看边讲,不时进行交谈,气氛活跃,双方都有收获。
⑤边讲边操作。在讲解过程中,向观众提供一些模型、复制品或模拟品,让观众“触摸”、操作一番,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所讲、所看内容的理解,这种讲解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采用较多。
每个博物馆的性质、内容、形式、规模都不尽相同,观众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参观目的、参观重点以及对陈列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应有不同的讲解基调和作法。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要作不同的讲解,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能总用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地进行接待。
讲解内容上的深浅程度,侧重面、详略和取材角度,表达方式,语音语调,感情运用,都应该“因馆而异”,“因人施讲”。
讲解稿讲解稿是讲解员从事讲解的基本依据,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讲解效果。讲解稿应该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针对性五者的统一。要观点正确,脉络清晰,史物结合,言之有据,简明扼要,有情有趣,对象明确,程度适宜。
讲解员讲解员是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主要体现者,是观众的教师。讲解员应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给人以美感的仪容风度和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创造力等心理素质。
讲解员必须注意讲解艺术,在有声语言上应做到吐字清晰流畅,节奏适宜;发音圆润洪亮,声情交融;掌握逻辑重音,逻辑顿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无声语言上要借助表情,表达源于讲解内容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观众。
讲解姿态要自然大方,恰当地运用手势,在观众眼里造成视觉幻象,激发观众的想象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为便于参观,讲解员要善于选择适当的讲解位置。
除专职讲解员外,还可设立和聘请兼职讲解员、义务讲解员。
本文来自作者[依浚博]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vsha.com/jvs/28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依浚博”
本文概览:一、讲解词的编写与掌握讲解词是对所陈述对象的生动描绘与具体的介绍。一场完美的讲解,讲解词的作用非常重要,而熟悉和参与讲解词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讲解员对陈列内容的理解,提...
文章不错《讲解员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内容很有帮助